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85898
大小:28.0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8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空巢指的是没有子女或者虽然有子女但是由于求学、工作等原因而离开家庭,留下父母自己居住。而空巢老人特指六十岁以上,子女不在身边照顾,独自居住的老年人。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里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呈逐渐上涨的趋势,目前空巢老人家庭已经逾50%,有些大城市甚至已经达到70%。到2030年,预计可能会上涨到90%。因为长期缺乏子女的照顾和精神安慰,空巢老人很容易出现孤独、烦躁、抑郁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
2、心理及身体健康。本文将通过分析城市空巢老人比较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进而深入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探究应对策略。【关键词】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一、城市空巢老人的主要心理问题(一)孤独。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子女对于家庭中老人的赡养能力增强了,使城市大多数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是幸福的。空巢老人长期缺乏子女的关怀和精神慰藉,必然会感到非常寂寞、孤独,甚至有被忽视、被遗忘的感觉。久而久之,他们会在渴望亲情的同时
3、产生悲观情绪和强烈的孤独感,影响身心健康。(二)抑郁。根据统计数据,城市空巢老人当中,患抑郁症的概率达到52%,远远大于一般人10%-20%的水平,可见,空巢老人是患抑郁症的一个主要群体。患有抑郁症的空巢老人常常是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评价消极、易怒,这属于一种心理疾病,有时候甚至会导致自杀事件。(三)焦虑。焦虑这一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城市空巢老人群体当中,它常常表现为愁苦、失眠、心情压抑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坐立不安等情绪体验。空巢老人的焦虑心理通常还会演化为抑郁或者是兼具二者的一种混合心理状态,进而进一步损害老人的心理和
4、身体健康,必须高度重视空巢老人的焦虑心理。除了上述一些心理问题以外,城市空巢老人还会产生悲观、无力、甚至绝望等复杂的心理问题。二、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老年人自身的性格。空巢老人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他们的性格密切相关,性格比较开朗外向的老人喜欢热闹的环境,习惯有人在身边陪伴。性格内向的老人乐于独处,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和兴趣爱好,他们习惯于感受自己的内心,往往比性格外向的老人感到的孤独烦躁感要少一些。(二)老年人的年龄。老人的免疫力、身体器官功能等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高患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哮喘以
5、及冠心病等疾病的几率也进一步增加,进一步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据调查数据显示,城市空巢老人存在的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60~69岁空巢老人的自卑、抑郁心理明显大于70~79岁的空巢老人。(三)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都是人在年老时能够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而且,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提倡养老敬老、养儿防老,子女应该尽量陪伴照料老年人。但是近些年以来,子女因为学习或者工作原因,多数都会离开家庭,还有些子女对待老年人恶劣,这都会导致老年人出现一系列孤独、抑郁等幸福度降低的心理问题。(四
6、)家庭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年轻人的家庭观和婚姻观等也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和父辈在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和老人分开住,拥有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这种情况下,空巢老人长期缺乏陪伴和照顾,特别是对年纪大和有疾病的老年人,是极不方便的。(五)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指的是空巢老人到的社会各界或者他人的各方面援助,虽然他们在经济上可以得到子女的支持,但是仍缺少来自亲戚朋友的精神安慰。大部分城市空巢老人更想要得到的是子女亲朋
7、的情感慰藉。社会各界虽然普遍认为要重视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但是却没有有效的开发空巢老人所具备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浪费了这部分人力资源,同时也使空巢老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度低,参与渠道短缺,加大了心理问题出现得到几率。三、城市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一)加强心理疏导,克服空巢心理。社区要经常性的开展一些老年人心理健康指导活动,让老年人做好子女离开家庭的思想准备,慢慢缓解对子女的依赖。同时要鼓励空巢老人积极进行自我调试,做一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参加相关社会活动,做到老有所为。逐渐摆
8、脱传统思想的影响,接受并适应新的家庭结构关系,减少孤独感,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二)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空巢老人心里最想要的并不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是精神的慰藉,他们更想让子女多陪伴自己。因此,即使子女因学习或工作等原因无法时时刻刻陪伴老人,也要经常性的给父母打电话、视频聊天等等,通过便捷的沟通渠道陪伴父母,另外,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