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驾驶人心理分析与干预措施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驾驶人心理分析与干预措施

ID:32476810

大小:474.2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7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驾驶人心理分析与干预措施_第1页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驾驶人心理分析与干预措施_第2页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驾驶人心理分析与干预措施_第3页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驾驶人心理分析与干预措施_第4页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驾驶人心理分析与干预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驾驶人心理分析与干预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56·关爱生命预防事故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中驾驶人心理分析与干预措施马闯1芮峰2(1.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230061,0551—2801507)(2.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230061,0551—282271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腾飞和快速向机动化方向发展,我国已进入了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成为摆在政府面前一个紧要课题。在人机构成的交通系统中,作为交通参与者的人始终处于核心和重要的地位,道路交通事故与机动车驾驶人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驾驶人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并围绕这些心理因素从管理、人机工程、立法等角度提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2、。【关键词】事故预防驾驶人心理因素干预措施我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向机动化方向发展的国家。2003年8月413,首都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成为中国内地首个步入汽车化社会的城市。而与此同时,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也由1986年的29万起攀升到2002年的77万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1986年的5万人上升到2002年的10.9万人,年均增长5%。我国进入了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①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虽然首次下降到9.8万人,但这个数字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是惊人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研究表明,在所有致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与人有关的

3、事故约占总体事故的90%以上,其中驾驶人本身负有直接责任的事故高达81%以上。②所以,研究影响驾驶人安全行车的心理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人心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的定义为“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第119条第5款)。那么,这种“过错”或者“意外”的成因是什么呢?罗姆瑟(Ramsey,1978)提出的事故模型对于理解和分析交通事故与驾驶人心理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很好的帮助(见图1)。①见新华社2003年北京10月30日电:我国已进入交通事故高发期②凌文辁,方俐洛,徐敏权等。汽车司机安全驾驶性向

4、测验的建构.心理学报,1997(4)一、交通安全与事故预防·57·图1罗姆瑟的事故模型罗姆瑟并不反对环境(即图l中的“机会”)对事故造成的影响。即使人们具有良好的安全行为,但是意外仍可能导致事故;同样,即使人们具有不安全的行为,但偶然的侥幸仍可能避免事故。不过,罗姆瑟事故模型的更大意义在于,他指出了事故往往(撇开机会的偶然影响)是由于人们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人们不安全的行为往往是由人们一系列不安全的心理因素所致,如感知、认知、动机、能力等。这些不安全的心理因素绝大多数是可以通过人的经验、培训等因素消除的,这就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中心理学的介入以及研究并提出心理学的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对于

5、“意外”,笔者更赞同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H.Heinrich)的观点,他认为意外事件“只是未经计划的事件,不是不能预料的事件。事实上很多人为事故的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前就有预感,事故发生时是心里有数的。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不安全行为和机械或物质危害。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对机械或物质危害的不安全状况是可以认知的,因而事故是可以预防并加以防范的”。换言之,一个驾驶人的安全行为取决于他的健康心理素质。我们在实践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驾龄低的驾驶人固然出交通事故的几率较高,但那些胆子小、自制力强的新手却能做到“零纪录”;反之,有些驾龄长的驾驶人心理上一旦放松戒备同样会“老马失蹄”。因而

6、,在当今汽车化时代,私家车大量涌入寻常百姓家的时期,培育驾驶人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安全行为,消除和抵制其不健康心理和不安全行为,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2.影响驾驶人安全行车的心理因素人的心理现象是通过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58·关爱生命预防事故绪、情感和意志,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等不同阶段;人格也称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需要、动机、能力、气质与性格。通过对驾驶人动态心理过程的把握,可以指导驾驶人自我心理调适、培训以及针对驾驶人的心理规律而开展

7、各项安全措施与工程设计;通过对驾驶人个性的认识,则可以从源头控制交通伤害的发生。2.1感知觉要做到安全行车,驾驶人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不断获得充分的相关信息,在事故发生之前对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信号能有准确的感知,这就需要驾驶人首先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获得各种信息,比如眼睛从车窗看到车外各种物体的亮度和颜色,目测车辆轮胎,双手感受到方向盘的操作力量,右脚感受加速及制动状况,耳朵听到发动机的响声,鼻子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