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2474617

大小:292.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2-06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百姓”在先秦时期是贵族的统称,直到春秋后半期,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百姓”才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普通庶民相似。这说明A.先秦时期贵族因姓氏繁杂称“百姓”B.地主阶级的兴起是贵族衰落的根源C.土地私有及宗族观念使“百姓”质变D.“百家争鸣”与“百姓”都承古萌新

2、【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百姓’才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来看,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和宗族观念遭到破坏,使原来作为贵族统称的“百姓”发生了质变。故答案为C项。“贵族”代表着身份和地位,而不是因为姓氏繁杂,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是贵族衰落的根源,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百家争鸣,排除D项。2.《晏子春秋》中的“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韩非子·说林下》中的“买椟还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B.商业意

3、识增强C.社会转型加快D.经济管理规范【答案】B【解析】“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体现出商业广告的意识,“买椟还珠”的意思是说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二者都体现出商业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社会转型是指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材料没有体现,故C-24-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对于经济管理的规范信息,故D项错误。3.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促进小农经

4、济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放宽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盐铁相关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土地的集中无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政策,与小农经济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中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的松动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是解题的关键。4.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

5、,在邻家一个未婚女子逝去时嚎啕大哭,但在母亲的葬礼上却吃肉喝酒。他的举动震惊了世人。阮籍的言行表明A.儒学社会地位降低B.离经叛道成为时尚C.追求个性和真爱D.儒家礼法遭到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在母亲的葬礼上却吃肉喝酒”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和礼乐制度的要求,阮籍的言行表明当时儒家礼法遭到挑战,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学地位,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5.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推动

6、了理学思想形成B.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24-C.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D.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反映出科举制的巨大吸引力,说明科举制的实行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理学思想的形成与科举制的关系,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对社会观念的影响,而不是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6.苏州商人忌言“翻”“阻”二字,因为汉语口语中同音异义字很多,所以措辞上的讲究就变得很有

7、意思了。比如,“筷子”原称“箸”,与“阻”同音。因为商人担心自己的货物受阻,所以苏州人用与“快”同音的“筷”来替代,故而有了今天我们习成的“筷子”。这表明A.商人用智慧消除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B.日常商业生活中充斥着类似趋利避害的做法C.讲究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措辞有利于生意兴隆D.商业活动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因为商人担心自己的货物受阻,所以苏州人用与‘快’同音的‘筷’来替代”来看,说明当时社会的日常商业生活中充斥着类似趋利避害的做法。故答案为B项。这种做法不

8、能真正解决问题,不是商人“智慧”的表现,排除A项;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措辞和生意兴隆没有关系,排除C项;D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7.在十八世纪的北京周边,煤矿的经营者发展出一套财务制度,与现今的普通买卖非常相似。在四川南部经营盐矿的商人通过宗族资产筹集资本,建立大规模且具有弹性的合伙关系。这些实例都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A.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健康发展B.股份制成为企业资金主要来源C.明清时期完成了社会的转型D.一些企业财务经营制度的革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