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语文理念与生命的回归

绿色语文理念与生命的回归

ID:32434140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绿色语文理念与生命的回归_第1页
绿色语文理念与生命的回归_第2页
绿色语文理念与生命的回归_第3页
绿色语文理念与生命的回归_第4页
绿色语文理念与生命的回归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色语文理念与生命的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绿色语文:理念与生命的回归徐余忠提起“绿色”,大家自然会联想到“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消费”、“绿色奥运”等名词。的确,“绿色”一词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色,它更多地被赋予了人的价值需求和精神理念的内涵。诸多事物都能以“绿色”冠名,为何语文不能呢?果不其然,其中清华附中名师赵谦祥先生在《用“绿色语文”救治“文字恐惧症”》一文中明确主张实行“绿色语文”教育。他认为“绿色语文”,不是“传教士”的语文,而是师生共建、共享的语文——它使师生在对话的互动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这种语文,不是“唯科学

2、主义”的语文,而是充满诗意的语文——它使课堂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个性。我已然不是“绿色语文”的首倡者,但我依然是“绿色语文”的拥护者。回眸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可谓改革呼声一片,景象空前繁荣,但恕笔者直言,我们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把课标学习任务化了,教学改革形式化了,他们并没有真切地理解课改的背景和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需要出发进行自觉实在的探索,因而许多繁荣带着“应景”的色彩,其背后更多的是空虚。当然也有实在的,如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惟恐考试时有一点漏网。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深知这两种“虚实”语文教学现象

3、的普遍存在,究其因,我想更多的是功利思想在作祟。也正因为如此,语文的魅力在学生心目中才黯然失色。阅读中,学生思不接千载,视不通万里;作文中,亦是搜索枯肠无一字,冥思苦想难成文。语文在许多学生心目中并不美丽,也不可爱。在这种情形下,“师生共建”的俨然是一个“灰色幽灵”般的语文。学生与语文的关系不再是一些人粉饰的那么亲近,或者说他们亲近的只是语文的“壳”而已,而实质却与语文疏离了很远。我认为学生与语文的疏离主要有三重,即:与自然的疏离。自然是什么?自然是春夏秋冬的更替,是风霜雨雪的变幻;是明媚的阳光,如水的月色;是

4、绚丽的红花,枯黄的落叶;是如簪的青山,似带的长河;是那一泓清流中嬉戏的鱼儿,是那滴翠的密林间传出的“自在娇莺恰恰啼”……美丽的自然让行人释放了沉重的心灵,让诗人留下了美丽的诗行。美丽的自然又给我们学生留下了什么呢?遗憾得很,不是自然没给学生留下什么,而是学生无暇顾及美丽的自然,他们与自然疏离得太远。老师们长期的“细致分析”让学生终于意识到,美丽的诗行最多只是文字的巧妙连缀,它与美丽的自然并无多少直接联系,自然只是与其无关的客观存在。正是由于学生对自然的漠视态度,文字才没有意境,才那么冰冷,才觉得“恐惧”。悲哀!

5、与自然的疏离就是与语文本源的疏离!试问,无源之水能流多远?无本之木能成林吗?与自我的疏离。语文的阅读与写作理应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行为,可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千人声音大体一致,千人模样大体不离。学生丧失了和正在丧失着自我个性化的思维,正在逐渐蜕变成教师和教参的“传声筒”,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另类想法,不愿发表自己的仁智之见,即使偶有自己的创新见解,一旦遇到老师的“标准答案”,就立马自我否弃了。我们学生否弃的不仅是“新见解”,更是否弃了自己的创新思维的萌芽,否弃了自己独立的生命尊严。学生在语文园地里疏离

6、了自我,就意味着作为一个生命的独特自信、理解、感受、体验的丧失,意味着生命意识的泯灭。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其自身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肩负着传承文明,塑造灵魂的使命。然而我们的许多学生却在语文学习中找不到方向,迷失了自我,淡化了激情,枯萎了灵性。这究竟是谁之过?与精神的疏离。人文精神对学生来说缺失得太严重了!首先请看许多学生在文本阅读后的一些“真心话”: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学生看到的不是他拳拳的爱国心,却总觉他投江“不值”;愚公矢志移山,他们却说“蠢”;面对富春江奇丽多姿的山水,他们

7、说“无所谓”;对于于勒的悲苦境遇,他们说“活该”;对于毛泽东主席教导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们说“行不通。原因是批评是揭露,易得罪人;自我批评就是自我揭露,谁干?”读《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最可爱的人”;学习《求知如采金》,他们更赞同“采金胜于求知”……透过这些“真心话”,我们的确看到了学生的“真心”,那就是极端可怕的自私,道德良心的泯灭,审美情趣的低级,盲目的愤世嫉俗,拜金思想的泛滥。学生们原本纯净的心灵受到了太多世俗的污染,他们的精神层面已出现“空洞”。试问,这难道是我们语文教学

8、的“功劳”?当学生的语文学习出现与自然、自我、精神疏离时,语文新课标一再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将无法统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必将难以形成和发展,抑或是畸形发展,其实就意味着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败。我们无法笼统地追究“谁之过”,但完全可以从自身反省我们语文教与学的弊端,从而树立新的语文教与学的理念,改造我们的教与学。我所说的“新的语文教与学的理念”即指“绿色语文”。其要义主要包括下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