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26193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教师课堂提问案例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课堂提问案例剖析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启发式教学,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提问习惯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本文撷取了常态课堂中教师较为普遍的提问问题,尝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现象一:貌似对话,串讲串问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独白式”的教学方式已渐从人们的视线里淡出,对话教学已被大家认识、认同并实践。问与答是对话不可或缺的形式,下面是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文《雪儿》教学时一个片断,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课堂中常见的师生对话习惯。师:读完第2小节后,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第1问)生:这是一只受伤的鸟。师:
2、你从哪里看出来?(第2问)生:我从“翅膀受了伤”这句话上可以看出。师:对。你还从哪里看出来?(第3问,重复第2问)生:我还从“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这句话看出它是只受伤的鸟。师:小作者看到这样一只鸽子会是怎样的心情?(第4问)生:小作者很难过。生:小作者很心痛。师:是的。到小作者手里,它变成一只怎样的鸽子?(第5问)生:变得雪白雪白的了。师:作者是怎样做的?(第6问)生:我和爸爸给它洗了澡,敷了药,取名为“雪儿”。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第7问)生:让雪儿在我家安心养伤。师:“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小作者和雪儿一
3、起去看蓝天时,会想些什么?(第8问)小主人会想些什么,小白鸽又会想些什么?(第9问,对第8问进行澄清)…………短短150字的段落教师提问9次(其中重复问1次,澄清问题1次),看上去,师生是在不间断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但是细细分析会发现,这些问题中超过2/3是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无需思维加工的问题。这是一种高频率、低水平的提问方式,问题小、细、碎、浅,直指信息的简单提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串讲串问。这样的习惯首先反映了教师的话语霸权,学生很被动地跟着教师亦步亦趋地前进。其次,这样一对一的问答形式4只能让极少数的学生受益,反映出群体性的失语。教
4、学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切之别。在上述教学环节中,略去那些散点状的、浮光掠影的问题,改成教师精要的讲述,或是引导学生朗读,抑或是播放相应的画面等等,都是不错的信息呈现方式。只有从有效性出发选择最简方法,才是最优策略。对话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问答,只有需要思维深度加工的、具有主体间性的问答才能体现对话教学的本质。所以,提问要尽量做到少而精,要力求激发学生进行高水平思维。往往一个教学活动一两个问题就够了。避免因问题过多冲淡教学的逻辑性,淹没教学的重难点。现象二:谋求配合,练“应声筒”王九红在他的小学课堂提问调查中统计了297次学生应答,“个别回
5、答”占42.1%,“讨论后回答”占0.3%,还有一项占比例最大的回答方式是“集体齐答”,占57.6%。我在听课中也积累了这样的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第五节的教学片断,这个片断中的“生”指的都是全班齐答。师:老天鹅用的是自己的——(生:身体)师:它用的是自己的胸脯和翅膀,这都是血肉——(生:之躯)师:文中有一句“像石头似的”,这是一个——(生:比喻句)师:把老天鹅的身体比作了——(生:石头)师:石头有生命吗?(生:没有)师:知道疼痛吗?(生:不知道)师:那老天鹅呢?(生:知道疼痛)师:把有生命知道疼痛的老天鹅比作了一块——(生:
6、石头)师:比作了一块没有生命、不知——(生:疼痛)的石头。师:它这样做是以什么为代价?(生:生命)师:可是当时它顾及到了吗?(生:没有)师:叫疼了吗?(生:没有)师:顾及到自己的生命没有?(生:没有)师:老天鹅这种行为可真让人——(生:感动),可真——(生不知如何接应)。师:(自答)可真勇敢。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奋不——(生:顾身),义无——(生:反顾)……师生之间的问答可以说是“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节约了时间,还有一呼百应、配合默契的效果。然而,提问和解答之间没有时间差,说明问题没有难度;众口一词,说明教师在预设问题的时候,就认为学生是没
7、有差异的。这样的提问无异于培养了“应声筒”。低起点、低标准换来了教学的低成功,教师的掌控自如带来了学生思维的浅化、从众和依赖心理。4分析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我们会发现,他们采用全班齐答的提问方式主要是为了营造氛围、烘托情感,而非求得统一答案。他们的提问中,想象、评价类的问题明显多于普通教师(27.8%:8.2%),他们在点评和提升学生回答上也明显多于普通教师(30.7%:0.8%),他们在承接学生个性化回答和追问时最为精彩。看来,摒弃此种习惯正是锤炼真功的绝好机会。现象三:指导为名,机械发问语文课提问积习最多的是第一教时,举例如下:授课伊始
8、,师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或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就会按套路质疑,诸如“是什么”、“为什么”、“结果怎么样”之类。初读课文后,师问:文中哪些词你不理解?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