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禅宗文化对当代人的启迪

六祖禅宗文化对当代人的启迪

ID:32406527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六祖禅宗文化对当代人的启迪_第1页
六祖禅宗文化对当代人的启迪_第2页
六祖禅宗文化对当代人的启迪_第3页
资源描述:

《六祖禅宗文化对当代人的启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六祖禅宗文化对当代人的启迪2011-12-2015:47: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网络版 暂无网友评论分享到:0浏览字号:大中小 

2、 打印本页 

3、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访广东四会市六祖寺方丈释大愿姚善良柳潇吟  在“2011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举办地四会六祖寺中,海内外宾客云集,文化节活动精彩纷呈。作为此次文化节承办方的六祖寺方丈释大愿法师成为了众多媒体与禅文化爱好者追踪的“明星”,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间隙,笔者对释大愿方丈有缘进行了一次专访。  《人文岭南》:为什么说六祖惠能在四会的15年

4、是南禅弘法体系圆满的时候?  释大愿:四会这个地方是惠能大师隐居潜修15年的圣地,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南宗顿悟禅的修学体系。惠能大师开悟、接受五祖衣钵以后在这里潜修、长养圣胎15年,这个阶段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时期。当然不是说最辉煌的时期,最辉煌的应该是他离开四会以后剃度出家,然后到南华寺弘法37年。  六祖惠能对中国佛教的命运及中国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时期:在家乡云浮新兴,他第一次听闻金刚经,当时有所启发、有些感悟,这个好像一棵苹果树萌芽的时候;到了湖北黄梅五祖

5、寺,在那只有8个月的时间,他已经得到了五祖弘忍的认可并传其衣钵,这时就像苹果树已经长大开花;那么在四会隐居这15年呢,就是苹果树结果的时期,智慧果实就圆满了;六祖惠能在光孝寺出家得到教界公认以后,在南华寺弘法37年,这是智慧的果实跟大众分享的时期。所以说,六祖惠能在四会这段时期,是惠能大师承前启后特别重要的时期。他之前的闻法、求法、开悟,是到了四会隐居潜修15年后才得以圆满。我们也可以说,四会15年是他成佛的一个时期,因此,从禅宗体系完整形成来说,这里是一个源头,之后他在南华寺普度众生,座下有众多弟子开

6、悟。我们还可以打个比方,因为惠能大师被尊称为东方如来,所以我们可以说,六祖惠能大师能够在四会的灵山秀水中圆满成就,就像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佛。所以说,四会是中国禅宗六祖的菩提迦耶;南华寺是中国禅宗六祖的灵鹫山;国恩寺是中国禅宗六祖的蓝毗尼。  《人文岭南》:六祖南禅的核心是什么?  释大愿:六祖禅的核心,就是“三无二三昧”,历代祖师的教法在六祖惠能大师这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之后,“三无二三昧”作不同侧重的弘扬,禅宗就形成了五家七派。什么是“三无”呢,就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那“二三

7、昧”呢,就是“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无念为宗”就是在我们观察世界的主观上来修,可以包括两个层面,一个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还是有一个次第。一开始当然像神秀禅师所说的那样子“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一开始,在凡夫妄念纷飞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提起禅法的正念来,不要被贪嗔痴的尘埃所盖住,这个是在突破无明之前所要做的。  第二层面,从觉悟者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没有次第了,正念和邪念是相对存在的。我们要刻意保持正念的时候是因为妄念的根还没有连根拔起,当我们把妄念的根连根拔起的时候,则不需要刻意保持正念而恒时处

8、于正念之中,这个时候正就是我们已经明心见性,能够常在正念之中不需要刻意保持,“邪正俱打却,菩提性宛然”,这个样子是无念为宗,“无”其实就是不执著于念头,而任何一个念头都是与佛性相应的,这种角度来修持,那也可以用一个比较浅显的儒家的比方,像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无念为宗”还可以喻为随心所欲、无惧,当然,孔子经过了一生的修行到了70岁才看透,而六祖惠能大师在年轻的时候就可以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和状态。这个就是“无念为宗”的一

9、个修法。如果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我们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到悟性认识和自性认识的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凡夫的状态,比如我们看到一朵花,它的形状、颜色等就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虽然我们没有对境,但是第六意识用思维逻辑推理可以去解读判断某些事情,用这两种认识方法的话是永远都不能开悟的,所以一定要跳出这两种认识,要达到悟性认识的阶段,那怎么才能达到一个悟性认识的阶段呢?根本就是心和境要没有距离。  “无相为体”,不是没有相,而是在相的过程中不染,不对外界的种种相执著,就像禅诗中所说的,“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

10、身”,任何时候不对相起执著,通过禅的顿悟在一切相之中都能够消除凡俗心,但凡夫往往逢缘对境时,对相起种种的分别,如果能够顿悟,在一切相之中都能够消除凡夫心跟境界的对立,心境一如这个样子是“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是在主客观的结合处,主客观结合起来修,事实上“无”就是不执著,那就是念念不执著,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无住而住的状态,这是惠能大师主要的教法,然后“二三昧”就是“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就是指法界一相,这个是从理体上面来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