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03763
大小:1.19 M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主粮化发展分析-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37卷,第3期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37,No3,pp38422016年3月ChineseJournalofAgriculturalResourcesandRegionalPlanningMarch,2016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307·粮食安全·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主粮化发展分析※23达存莹,岳云,贾秀苹(1.甘肃省农业信息中心,兰州730000;2.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兰
2、州730020;3.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兰州730070)摘要2015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并大力推进主粮化战略,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需求的多样化、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开辟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新途径的战略性决策。马铃薯是甘肃省的第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文章系统回顾了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引进试种到逐步做大做强产业,由单一的菜品发展到主要食物,从单一的分散种植到大面积集中优势产区的形成,从基本口粮向高端产品延伸,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主食化。针对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提出要做到甘肃省马铃薯种
3、植区域布局与主粮化进程相结合,需要进一步优化马铃薯生产区域布局;开展专用型品种选育;全面提升种薯产业发展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大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加强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发挥区域辐射集散功能;积极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稳步推进市场营销工作;强化马铃薯主粮化产品的研发工作;强化基础研究工作等建议。关键词甘肃马铃薯产业现状主粮化发展分析中图分类号:F32611;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3-0038-050引言甘肃省是我国马铃薯重要的商品薯与理想的种薯生产区,通过近20年的大力发展,已形成了特色鲜
4、明、区域布局明确的优势产区及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民生存所需要的口粮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甘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15年,农业部将马铃薯确定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并积极推进主粮化进程,对于马铃薯产业大省来说,是马铃薯产业发展新的机遇期,同时也面临新的调整与挑战。1甘肃省马铃薯种植概况马铃薯在甘肃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马铃薯大约在清乾隆29年(1764年)至同治2年(18632年)之间传入甘肃天水。到民国35年(1946年),全省马铃薯面积为1462万hm,占农作物总面积的[1]57%,总产量274
5、万t,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36%,仅次于小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各地普遍加强马铃薯的科学试验与研究,推广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防治病虫灾害,全省面积、产量大2幅增加,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949年的1459万hm[2]扩大到2014年的6825万hm,扩大了468倍,鲜薯产量由1949年的8486万t增加到2014年的[1]22118945万t,总产量增加了1401倍,平均单产鲜薯由581250kg/hm增加到1742783kg/hm,单收稿日期:20150
6、324作者简介:达存莹(1963—),女,甘肃兰州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马铃薯及相关信息资源的研究应用。Email:dacuny66@126com资助项目:甘肃省农牧厅农业生物技术专项“马铃薯营养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GNSW2014-25);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专用型马铃薯品种选育与转化应用(143NKDJ02203);甘肃省农牧厅农业生物技术专项“甘肃省特色农产品马铃薯主产区植地土壤元素和薯块营养研究”(GNSW2015-30)第3期达存莹等: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主粮化发展分析39产增加了300倍;人均占有鲜
7、薯由876kg增加到[13]4587kg,人均占有量增加了523倍。图1显示的是1995年以来,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与鲜薯产量的上升趋势,单产也在持续提高。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70%以上分布在贫困地区,在耕地少,环境恶劣的情况下,马铃薯解决了最重要的吃饭问题。经过不断发展,马铃薯种植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加工营销体系不断完善,马铃薯开始由自图1甘肃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趋势给自足的裹腹食品向大宗商品生产转变,农民从种植马铃薯中获得的效益不断提高,以种植面积最大的定西市为例,农民人均从马铃薯种植及其产业中
8、获得的纯收入达860元。2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概况多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通过大力发展马铃薯良种工程、精深加工、物流仓储、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带动农业与农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