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挑战与应对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社会服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4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2月Vol.25,No.4Journalof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s)Nov.2007挑战与应对: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社会服务周谷平孙秀玲(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杭州310028)摘要:近代中国教会大学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形,不断对自身进行适时地调整,通过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有机结合起来,拓展了高等教育的职能,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本文通过深入探讨近代中国教会大学进行社会服务的原因,分析其社会服务的形式、特点及成效,以期能为现代大学的社会服务提供有益的借
2、鉴与启示。关键词: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社会服务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60(2007)04-0079-08作为西方文化教育的载体,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的出现并非国人的自主选择,但是它的启动与扩张在客观上却促成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诞生与成长。尤其是教会大学注重将社会服务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会服务,逐步融入中国社会,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大学群体。这不仅增强了教会大学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活力,而且也为公立大学和其他私立大学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教会大学社会服务的原因(一)基督教精神的世俗诠释在中国,
3、教会大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与一般大学产生与存在的性质不同,“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传教士,特别是近代早期入华的传教士来说,他们之所以从事教育,既不是由于教会愿意对发展中国教育承担专门职责,也不是传教士对从事教育活动怀有特殊兴趣,而是为了争取教徒,完成传教使命;是为了征服中国,使西方可以自由地扩展他们的经[1](p.456-467)济、政治、文化影响。”这就决定了教会大学的办学旨趣,即以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作为全面推动学校工作的精神动力和支点,视教育为传教的从属品,一切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变化都始终以如何更好地达到传教效果,实现“中华归主”作为发起与旨归。收稿
4、日期:2007-09本论文为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大学的百年嬗变———西方大学的导入和影响》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7JA880053。作者简介:周谷平(1957—),浙江鄞县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教育交流史、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孙秀玲(1980-),山东曹县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外高等教育史。7919世纪80年代以后,入华的传教士在神学理论与信仰上的态度变得开明。与虔诚而多少流于偏执的基要派认为福音的传播主要得靠个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不同,现代派传教士把基督精神外化为世俗精神,把
5、“ServeGod”与“ServetheSociety”统一起来。对于他们来说,服务上帝与服务社会是完全一致的。20世纪初兴起的“平信徒传教运动”,更是通过世俗的方式表达对基督精神的理解。2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教会大学都把“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作为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准则,处理学校与社会关系的宗旨。30年代中期,由于政治形势的发展,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必须用实际行动表现基督教精神,在支持建设新社会的活动中发挥作用,否则,就不可能使中国基督化。因此,教会大学从弘扬基督教教义中的牺牲和服务精神出发,鼓励和支持师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从而形成了教会大学的重要办学特色。(二)中国
6、民族主义的冲击随着外患的不断加剧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萌生新的国际意识和民族观念,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开始出现,并于20世纪初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主义运动。民族主义的核心是反对帝国主义,基督教作为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2](p.126)的同位语,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爱国运动的强烈冲击。如果说1922年的非基督教运动仅仅是在普遍意义上反对基督教,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行动纲领,那么,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中,民族主义者已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行动目标,教会大学首当其冲,成为直接被抨击的对象。更多的人要求教会大学应向政府注册,接受政府的监督;校长和行政人员
7、应以中国人占多数;大学取消强迫的宗教教育;以及相关专业(如农学、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更加密切地为中国社会服务等等。五卅运动和国民党北伐战争更是使民族主义者的热情进一步张扬,加快了收回教育权的步伐。在这场民族主义运动中,教会大学的学生期望以实际行动来表现自己的民族主义热情。为了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再参加公开的示威或左派组织的活动,教会大学转向“注重社会服务,强调社会功能、以传播知识和西方文明来体现基督精神、实现传教目[2](p.11)标”,鼓励学生参加农村建设计划、民众学校、卫生运动等,希望把基督教关于社会与伦理的教导同大学生的抱负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