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状中短语

文言文状中短语

ID:32385803

大小:118.8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04

文言文状中短语_第1页
文言文状中短语_第2页
文言文状中短语_第3页
文言文状中短语_第4页
文言文状中短语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状中短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言文状中短语目录:1、实词性状语:1)形容词作状语;2)数词作状语;3)时间词语作状语;4)名词作状语;5)其它实词性词语作状语。……………………………………………………………………………………12、介宾性状语:1)工具状语、偕从状语;2)其它介词状语。…………………………………………………5状中短语时常充当状语的,有实词性词语,还有介宾短语和副词注意:这里明确了状语的基本构成。。关于副词做状语的情况可以参考第四章第一节副词部分,这一节主要介绍实词和介宾短语做状语。一、实词性状语在实词性词语中,经常用做状

2、语的是形容词、数词、时间词语、方位词,此外名词、疑问代词和动词也可以做状语注意:这里明确了实词性词语做状语的基本构成是:形容词、数词、时间词语、方位词、以及名词、疑问代词和动词。。关于方位词做状语的情况,请参考第三章第五节方位词,这里不再介绍,以下介绍其他实词性词语做状语。1、形容词做状语形态形容词、事态形容词注意:形容词分为:性质、形态、事态三类,除性质形容词外,其余二类均可以作状语。其中:形态形容词主要表示人、物、事的形态、数量特征。可以做谓语、状语和定语。事态形容词主要表示对行为、事态的评价,可以做谓

3、语、状语,很少做定语。常做状语,主要说明形态、数量方面的特征。注意1:形容词做状语时,很少加“而”注意:这里是古汉语中形容词作状语,与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作状语,是大的不同点。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作状语通常要加“而”。。例如:○《论证·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果父母健在,就不要出远门;如果要出门,就要去父母知道的地方。)本例中的形容词“远”是形态形容词,做动词“游”的状语。○《战国策·赵策一》:楚人久伐而中山亡。本例中的形容词“久”是事态形容词。注意2:在复音形容词中,有后缀“然”的

4、最常用做状语,有后缀“焉”、“尔”的,较常做状语。有后缀“尔”的形容词做状语时,一般要有“而”。以上这些状语一般都有一定的描写性。例如:○《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油然:盛兴貌。作云,沛然沛然:充盛貌;盛大貌。下雨,则苗浡然浡然:旺盛兴起的样子。兴之矣。(一旦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哗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会蓬勃生长起来。)本例中复音形容词“油然”、“沛然”、“浡然”分别作动词“作”、“下”、“兴”的状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谆谆:反复告诫、再三丁宁貌。焉如八九十者,不能不能:不可能、不可

5、以。久矣。(而且年纪还没满五十,就絮絮叨叨好象八九十岁的人,不可能活得长久。)本例中的复音形容词“谆谆焉”作动词“如”的状语。○《论证·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轻快地回答说。)本例中的复音形容词“率尔”后加“而”作连谓短语“对曰”的状语。2、数词做状语数词常做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次数。例如:9○《吕氏春秋·察今》:病万变,药亦万变。本例中的数词“万”作动词“变”的状语。○《战国策·齐策四》: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梁:魏国的简称;使:使者;反:通“返”,即往返的意思;固辞:古礼以再次礼让为固辞

6、,后以坚决推辞和谦让为固辞。。(魏国使者多次往返,孟尝君坚决推辞不去。)本例中的数词“三”作动词“反”的状语。注意:数词的“一”(有时写作“壹”)做状语时,除了表示次数之外,还有下述四种意义,与一般数词又有不同。1)“一”可以有“皆”、“完全”、“实在”、“竟然”等意思。例如:○《礼记·三年问》: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节,壹使足以足以:完全可以;够得上。成文理,则释之矣。(壹:皆)(所以先王对此确立折中折中:取正,用为判断事物的准则。、制定限制,皆使大家完全可以做到合乎情理,然后再除去丧服。)本例中的数词“壹”

7、作动词“使”的状语,具有“皆”的意思。○《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一:完全)(少帝元年,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本例中的数词“一”作动词“出”的状语,具有“完全”的意思。○《庄子·大宗师》:固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一怪之。(一:实在)(原来真有无其实而有其名的情况呀?颜回实在觉得奇怪。)本例中的数词“一”作动词“怪”的状语,具有“实在”的意思。○《吕氏春秋·知士》:靖郭君之于寡人注意:“于寡人”:“于”宾短语作补语,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句中“之”是指代前面所说的事情,这里好象差一

8、个谓词,是不是省略了?,一至此乎?(一:竟然)(静郭君对我,竟然爱到了这个地步呀?)本例中的数词“一”作动词“至”的状语,具有“竟然”的意思。2)两个“一”呼应使用,可以对举两种交替出现的现象。例如:○《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本例中的数词“一”作状语,动词“治”、“乱”受“一”的修饰后表示交替出现。○《左传·昭公十六年》:一共共:通“供”,供给的意思。一否注意:这里省略了“共”,应该是“否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