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所遇见的营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理解的营销在我看来,营销的核心就是一种文化传达。而营销的成功与否,则在于这种文化传达是否到位和准确,以及是否辅之以必要的技巧和手段。你不可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你也不可能让别人去买一件他根本就不喜欢的东西。以苹果为例。在CMOSurvey对全球营销主管的调查中,苹果再次获得了“杰出营销奖”。这已经是该公司连续第5年获此殊荣。当苹果1977年1月成立时,其投资者兼顾问麦克·马库拉曾经规划了3点营销理念。35年后的今天,这些理念依旧是苹果营销技巧的核心,帮助其吸引了大批忠实用户。这正是苹果强大营销能力的有力注解。1、共鸣2、专注3、灌输。我们或许拥有最优秀的产品、最高的
2、质量、最有用的软件,但如果以粗制滥造的方式展示出来,自然会被视为粗制滥造的产品;如果以既有创意又很专业的方式呈现,便可将我们期望的质量灌输到用户的脑海中。苹果利用这三大原则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按照市值计算),和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我身边的人大多对苹果有着不错的评价,也有很多人热衷于使用苹果的产品。单看其产品本身,确实给人一种优雅的美感,让人联想到“完美”这个词。而且用户体验做的非常出色,几乎使用过一次就会爱不释手。一说到苹果,几乎主动联想到的是乔帮主的苹果,而非水果。这种力量,来源于这个品牌本身所具有的品位、优雅、尊贵、时尚等元素,而不仅仅是其使用价值,即产
3、品的品牌性格。在这个品牌制胜的时代,要在众多优秀的品牌中脱颖而出,仅靠功能特性已经远远不够,要赋予品牌更多人性化的因素,才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乔布斯靠的不是技术导向,即通过某项技术的领先从而称霸移动互联网。他的成功更倾向于通过顾客导向,是基于对人性的了解,把握人的欲望和对需求的细节。从而一路把人性营销做到了极致。 ①造势 正如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市场营销的目标是使推销成为多余”,这是真正的营销境界,而苹果真正的做到了。在苹果迷们盼望苹果手机面世的长达一年多时间里,网上讨论不断,甚至有人自称搞到了苹果手机的设计方案。但直到发布当日,人们最终看到iPhone的真实
4、面目,几乎所有人都猜中了它叫iPhone,但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猜中他的造型,而最终消费者为其各种性能惊叹。消费者患得患失的心理和探求未知结果的神秘感,是产品推广和品牌宣传中最有价值的营销工具。 在充斥着商业宣传的世界里,制造声势的目标就是要确保营销的产品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苹果公司会将其产品宣传成标志时代意义的物品,将其先进的技术创新展示于消费者面前,让顾客渴望得到。②饥饿式营销 苹果的产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市场供应的控制,也就是使市场处于某种相对的“饥饿”状态,这有利于保持其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和对产品升级的控制权。iPhone的销售显然是这种策
5、略的代表。 自上市以来,不管市场对这款产品的呼声多高,苹果公司始终坚持限量供应。不少人或许是因为买不到,而想买一部试试。而苹果的饥饿营销则正好利用了人们这种赶潮流、追时尚的心理。 苹果和乔布斯,高傲且强势,很多消费者为等产品发布彻夜排队,买产品要“预订”。不满足引来更多关注,这就是为什么限量版比大路货更让人追逐。苹果的这种营销态度又在强化其产品风格:强势、高傲和特立独行。因为不容易拥有,便会更显得珍贵,更加不同。这种强势的营销风格和它的产品一样,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 ③体验营销— 对用户体验的痴迷,使得一本正经的市场调研显得不再重要。然而,众所周知,苹果
6、每年都会花费大量时间,仔细观察用户使用苹果和其他公司产品的方式。在这种所谓的“参与式设计”或“实用性测试”中,苹果将用户体验融入了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流程,借此寻找不足与机遇。当然,乔布斯本人通常都是最重要的用户,但这并不妨碍该公司在整个流程中系统性地引入用户参与模式。乔布斯总是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即产品的用户体验是怎样?苹果公司每推出一款新产品的推介会,都会选择充满神秘色彩的剧场进行,通过幕剧的形式对产品进行宣传,激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 如何让用户体验,第一步是演示。乔布斯不会让你有时间失去兴趣。他通常只花10分钟展示一个新产品或新功能,而且乐趣丛生。乔布斯在Macw
7、orld大会上推出iPhone的时候,他展示了谷歌地图是如何在iPhone上使用的。乔布斯通过iPhone查到了当地的星巴克商店清单,然后说“让我们打一个试试”。于是他拨通了电话,乔布斯当着全场观众对电话另一端说,“我要订4000杯拿铁咖啡。不,只是开个玩笑”。只是一个玩笑,却让电视屏幕前的所有人都有了想买一部体验一下的冲动。 同时乔布斯拥有非常强大的煽动力,他有着传奇故事,跌荡人生,以及让人爱恨交织的狠招。这正是乔布斯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优势。想想乔布斯1983年如何说服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加盟苹果:你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 打造苹果文化,培养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