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练习

《曹刿论战》练习

ID:32367842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3

上传者:U-25949
《曹刿论战》练习_第1页
《曹刿论战》练习_第2页
《曹刿论战》练习_第3页
《曹刿论战》练习_第4页
《曹刿论战》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曹刿论战》练习一、.翻译句子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翻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二、回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等2.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是否取信于民/民心向背,文中相关的句子是: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彼竭我盈/齐人三鼓”之时;追击开始的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4.本文说明了必须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5.本文“论战”的中心是“远谋”;本文以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6.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不顾同乡劝阻“请见”,表现了他勇于为国分忧的爱国热忱。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8.“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7 《桃花源记》阅读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晋代或东晋)(朝代)著名诗人(陶渊明)。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芳草鲜美(鲜艳美丽)②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③便扶向路(沿、顺着)④寻病终(不久)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世外桃源,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7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A8.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答: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答:“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1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D)(2分)A.良田无论B.绝境问津C.问讯间隔D.交通妻子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欣然规往规:计划;打算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1)才通人翻译:仅容一个人通过。(2)便扶向路翻译:就顺原路回去。14.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答: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7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2)悉如外人(全,都)(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15、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义;B交错相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不用说,更不用说.今义略)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黄发垂髻”1分,“怡然自乐”1分)(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各1分,其中“所闻”译成“知道的”或“见闻的”都得1分1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18、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答:(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7 (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21.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避秦时乱)22.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23.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25.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3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答: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26.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环境方面(优美)(2)物质方面(富足)(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4)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6分)27.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7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2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交通:互相通达)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29.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3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31.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答: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出师表》一、理解本文内容,然后填空(6分)7 ①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我们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任人唯贤”这一成语。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岳飞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③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指日可待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3)判断正误(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的打“×”)(4分)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对这句话朗读停顿的划分是正确的。(×);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一次不对恒、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仇恨的。(× )C.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了两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亲贤远佞”的建议。( √;)D.“亲贤臣,远小人”使先汉兴隆,这对我们今天消除腐败现象,振兴民族大业仍有借鉴意义。( √)二、解释下列加黑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三、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候那里扬名做官。)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四、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五、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六、综合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_____(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在文中横线上填写空缺的语句。(2)文中“臣”是指_诸葛亮;“先帝”是指_刘备(3)摘出文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_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用文中句子答)(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       。(5)翻译下列句子。①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6)写出“卑鄙”、“感激”两个词的古今不同含义。①卑鄙:古义_出身低微,见识浅陋今义:_品质恶劣。②感激:古义_感动激奋 今义:深深地感谢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