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检测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方法的研究

pcr检测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方法的研究

ID:32355651

大小:5.77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2-03

pcr检测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方法的研究_第1页
pcr检测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方法的研究_第2页
pcr检测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方法的研究_第3页
pcr检测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方法的研究_第4页
pcr检测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方法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pcr检测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方法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广州管圆线虫(病)及PCR、荧光PCR技术研究进展1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特性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AC)从发现至今已经历70多年,在分类上隶属于线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圆线虫目(Strongylida)、后圆线虫科(Metastrongyloidea)、丝线虫亚科、管圆线虫属(Angiostrongylus)。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由我国学者陈心陶教授1935年首先在广州黑家鼠和褐家鼠体内肺部血管发现⋯,将其命名为广州肺线虫(Pulmonemacontonensis)

2、。后由学者Matsumoto1937年在台湾报道,到1946年才由Dougherty订正为本虫【21。据悉,这是国家新发传染病中首个以地名命名的疾病。其成虫寄生于啮齿动物肺动脉血管内,第Ⅲ期幼虫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3,51,称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简称“酸脑”。1.1成虫形态结构成虫呈线状,雌雄异体。细长,活体呈白色,两端略细,角皮透明光滑,体表有微细环状横纹,头端钝圆,头项中央有一小圆口,缺口囊。口周围有环状的唇,外有感觉乳突2圈,每圈6个。在内圈2个侧乳突外缘各有1个头感器开口。雄虫长11"--26ram,宽0.21~0.53mm,尾端略向腹部面弯曲,交

3、合伞对称。肾形,内有辐肋支撑。睾丸前端达虫体线I/4处,贮精囊与输精管位于虫体后1/5处。泄殖腔开口位于交合伞内面中央,交合刺2根,等长,呈棕色,具横纹,长1.Omm~,1.2ram,引带不明显。交合伞肋的形态虽为鉴定种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应注意存在个体和地区群体间的差异。雌虫:虫体平均长约30.38ram(0.3~0.7ram),宽0.47mm(0.3"--0.66mm),头部略圆,尾端呈斜锥形。消化系统中咽管长0.33mill(0.24"0.56nun).神经系统位于食管前方1/3处,后端与肠管相连。子宫双管型,呈白色,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缠绕成红(或黑褐)白相见的螺旋纹,十分醒目。镜下子宫内可

4、见单细胞虫卵,无色透明,椭圆形,大约70x30um.阴门开口于肛孔之前,距尾端0.23mm(0.16~O.32mm):虫卵:多为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椭圆形,还有一端尖细,另一端较钝圆,似“初生鸡蛋”,大小64.2"-'82.1um)(33.8~48.3um,平均75.1x41.65um,卵壳薄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而透明,呈红色。在试验感染过程中,杨发柱【q等观察的到较大型的广州管圆线虫。其成虫的大小与感染的时间长短成正比,感染时间越长,虫体越大,雌虫可长达43mm,雄虫29.5mm,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大小与寄生的数量无关,与感染的时间长短有关,寄生数量的多少与宿主存活时间还有待于进一步研

5、究。何竞智等在调查广州地区的广州管圆线虫时,观察到虫体大小差异较大。有些雌虫达45mm,雄虫达26ram[rl,雌虫尾尖有微突起或无微突起,雄虫交合刺有等长和不等长两种形态,提出是否存在不同种群、株系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广州管圆线虫可寄生在几十种哺乳动物体内,包括啮齿类、犬类、猫类和食虫类,其中主要是啮齿类,尤其是鼠类;终宿主国内外均以褐家鼠和家鼠较普遍,此外有白腹巨鼠、黄毛鼠、屋顶鼠、板齿鼠和蛛猴。鼠类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我国台湾省报告褐家鼠感染率为8%'--'71%,日本报告褐家鼠的感染率多数在14.3%"-'77.O%之间,广州市褐家鼠平均感染率为2.8%,温州褐家鼠平均感染率为20.

6、4%。1.2幼虫形态结构1.2.1第1期幼虫可自终宿主的肺或粪内检出。虫体细长,活泼,体长为0.25~0.29mmxO.014"-'0.018mm,侧翼约与虫体等长。咽管约为虫体长度一半,约0.12~O.13mm,生殖原基约在肠中部稍前,尾稍尖,近尾端背侧有一明显凹陷为本虫之特征。在1957年Bhaibulaya测量的基础上对第1、Ⅲ期幼虫作一比较,第1期幼虫与其他线虫幼虫鉴别的重要标志主要依据广州管圆线虫第1期幼虫的尾部突然趋尖,近末端的背侧有一刀切样的凹陷。1.2.2第1I期幼虫较第1期幼虫略为粗长,体表具有外鞘,体内有许多折光颗粒,尤以肠道内最为明显。1.2.3第ⅡI期幼虫体表具有两层外

7、鞘。头部稍圆,尾部顶端骤变尖细,排泄孔、肛孔及生殖器更为清晰可见,同I期幼虫相比,个体明显增大增粗,活动迟缓,而近尾端缺刻浅淡仅具痕迹,非仔细观察难以察觉。2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2.4第Ⅳ期幼虫在宿主脑脊液中发现,体长约为第Ⅲ期幼虫的2倍,肠内充满折光颗粒。亚腹腺较短,位于咽肠联结处的腹侧,该时期幼虫雌雄的区别逐渐显示出来。雌虫前端有双管型子宫,阴道位于虫体近末端肛孔处,雄虫后端膨大,发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