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之我见

ID:32332903

大小:106.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03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之我见_第1页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之我见_第2页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之我见_第3页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之我见_第4页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古诗文诵读教学之我见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化中,古诗文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对诗文诵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吸收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本文结合自身实践,初步探讨诵读对古诗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整体把握,疏通词句。主要应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了解诗词作者、相关文学常识以及字词读音。  诗文的写作背景确定了它的感情基调,教材中所选诗文有的创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诵读时就应带有愤懑,抑郁之情;有的创作于塞外边疆,诵读时就应带有高亢,悲凉之情;有的创作于游玩休闲之余,诵读时就应轻快,愉悦……一些常

2、见词的读音辨析也不容忽视。如“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将(qiāng)进酒”;《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ān)”《口技》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则读(jiàn),不但读音不同,含义也大不相同。  注意节奏,重音,疏通词句。古诗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里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句读,甚至曲解文意。为了让学生正确把握句读,一是可以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它判断;二是通过录音泛读。如《狼》“其一犬坐于前”,先标出不同的停顿方式:“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犬坐于前”。为什么后者读法正确?可以

3、让学生看注释,原来“犬”的意思是“像狗一样”,是修饰“坐”的。  二、欣赏想象,品味细节。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古诗文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文字表达其深刻的内涵,不认真欣赏,不展开想象,就无法品味细节,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在教学杜甫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正逢窗外大风,在学生预习结束后,我让全班同学展开想象,先让同桌之间合作,互相以第一人称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情景,然后在全班指名一个同学描述:你们面前的我,衣衫破烂,瘦弱苍白,你们知道了吗?我就是著名的杜甫啊!我历尽艰辛从安史之乱的烽烟中苟且偷生,来到这里,本来

4、以为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了,可以安度晚年了,没想到一阵狂风,打破了我的想象…他进入了角色,全班同学也沉浸在杜甫的世界里,感叹大诗人的不幸,欣赏诗人的精彩华章。  三、分类赛读,激发兴趣。单一呆板的活动往往使人产生厌恶甚至抵制的情绪,指导诵读如能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诵读中,加深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诵读发式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细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如分组读《狼》,一组读屠夫的句子,要求读出其由“迁就退让”到勇敢警觉的变化过程;一组读狼的句子,要求读出狼的凶狠狡诈;最后,两组合起来读

5、议论的段落。第二次,两组调换读。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也掌握了课文。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教完《木兰诗》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比谁朗读得更有感情,比谁背的又准又快,学生积极参予,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四、把握全篇,完整诵读。在整个诵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往往会比较明显,一方面,每个学生对词句感悟的程度和角度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诵读表现能力也很大差异。因此对诗文作品进行完整的诵读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不仅能让学生们对诗文内

6、容情境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而且能促使他们形成更加完整的全局感受。具体方法如个别朗诵,部分学生朗诵,全体学 生朗诵等等。古诗词阅读技巧  田春林  总结这几年的古诗文阅读鉴赏的设题的角度,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析语言,想画面,悟感情,辨技巧。在鉴赏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四个由表及里的步骤来读懂、读透、解答诗歌:  1.析语言  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察往往体现在对关键词语、关键诗句的品味理解上。  常见提问:(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3)与某字比较起来,评论高下优劣。  预测提问:

7、从以下几个词中选一个填入诗中的空缺出,你会选哪一个?简说理由。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针对方式三,选准某字,揭示该字在句中(或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要有理有据,能自圆其说。(5)针对预测的题型,参见步骤四,但不同的是立足考生所选字词来谈,还可与其他几个词比较高下,增强所选答案的说服力。  例如2006年福建卷诗歌鉴赏第1题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

8、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思路分析:这里如果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只表现“空床”与“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