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14580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3
《群利小学2014年上期九年级第一学月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群利小学2014年上期九年级第一学月检测化学试题(分值:80时间:90分钟)班级:姓名:考号:成绩:一、选择题1、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食物苹果葡萄牛奶玉米粥pH2.9—3.33.5—4.56.3—6.66.8—8.0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宜食用上述食物中的A.苹果B.葡萄C.牛奶D.玉米粥2、一些食品常用袋装生石灰做干燥剂,生石灰属于A、酸B、碱C、盐D、氧化物3、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A.SO2B.H2C.CO2D.HC14、下列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因发生了化学变化而质量增重的是A.浓硫酸B.浓盐
2、酸C.浓硝酸D.烧碱溶液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大B.用石蕊试液可以准确地测出溶液的pHC.纯水的pH=0D.石蕊试液遇酸会变红6、有四种溶液:①1%的盐酸;②10%的盐酸;③NaCl的稀溶液;④NaOH的稀溶液。这四种溶液的pH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D.②<①<④<③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溶液的PHB用100毫升的量筒量取5.55毫升的稀硫酸C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D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6-8、当人被蜜蜂或蚂蚁
3、叮咬时,昆虫会向人体射入一种“蚁酸”(具有酸性的物质),使皮肤发红、瘙痒甚至疼痛,要消除或减少这种症状,可在昆虫叮咬处涂抹下列那种物质(已知食醋的PH为3,牙膏的PH为9,食盐水的PH为7,肥皂水的PH为10,火碱液的PH为13)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液 D食醋9、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盐酸用于清除铁锈 D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0、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A酒精和氯化钠溶液(闻气味) B氢氧化钠溶液
4、和稀硫酸(酚酞试液) C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D高锰酸钾和铝酸钾(观察颜色)1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盐酸和氢氧化钠 B碳酸钠和稀硫酸C氯化钠和氢氧化钾 D硝酸银和氯化钡12、小冬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活动中记录如下,由下表判断,不能做指示剂的是 植物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在中性溶液中在碱性溶液中A牵牛花瓣红 色紫 色蓝 色B胡萝卜橙 色橙 色橙 色C紫萝卜皮红 色紫 色黄绿色D月季花瓣浅红色红 色黄 色13、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一类的是A氯化钠和碳酸钙 B氢氧化钠和硝酸钾 C氧化镁和氯化
5、氢 D氧化钙和氢氧化钙14、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A氯化钡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酚酞溶液 D石蕊溶液15、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A铁和稀硫酸 B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稀硝酸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 D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如硝酸钾溶液16、如图所示,若想小试管(试管中装有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A浓硫酸 B食盐固体 C氧化钙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6-17、某兴趣小组用空饮料瓶收集雨水样品,并
6、较准确地测定当地雨水的酸碱度,你认为可以用A.pH试纸B.石蕊试液C.酚酞试液D.以上三种均可18、下列各组物质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NaCl、KOH、MgSO4B.K2SO4、FeCl3、NaNO3C.KCl、NaOH、Ba(NO3)2D.Na2CO3、K2SO4、HNO319、食醋、食盐、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醋酸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④20、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
7、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的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作物A.茶B.油菜C.西瓜D.甘草最适宜的pH范围4.5—5.55.8—6.76.0—7.07.2—8.5一、选择题答题卡(本题共20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你的选项填在答题卡内,1分/小题,计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填空题(本题有10个小题,共38分)21、(5分,0.5分/空)在下表空格中写出相应的物质名称、化学式或物质类别(填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名称氢氧化钾氯化铜化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