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

ID:32313467

大小:9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3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_第1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_第2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_第3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_第4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编写孙业奎审核刘维安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使用时间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中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2.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及翻译方法。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学习难点:倒装句式的辨识和翻译。三、【学习方法】自学、归纳总结四、【学习流程】(一)【预习检测】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寡人之过也。()3.刘备天下枭雄。()4.复驾言兮焉求?()

2、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遂见用于小邑。()9.不拘于时。()10.师不必贤于弟子。()11.稚子侯门。()1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13.农人告余以春及。()14.夫晋,何厌之有?()15.以其无礼于晋。()16.晋军函陵,秦军汜南。()17.恐为操所先。()18.逼兵势耳。()19.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0.裹以帷幕。()21.农人告余以春及。()22.无以至千里。()二)【考纲解读】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

3、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主要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三)【真题再现】1.(13年天津卷)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⑶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2.(11年湖北卷)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5(1)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 葬之中野 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4分)四)【知识梳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

4、内容,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类型极其标志。㈠判断句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如: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4)“者”、“也”全不用。如:①刘备,天下枭雄。②秦,虎狼之国。2.用副词“乃”“则”“即”“皆”“素”“耳”等表示判断。这些形式也比较多见

5、。如: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⑤且相如素贱人。⑥此亡秦之续耳。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③巨是凡人,偏在远郡……4.用“非”、“未”、“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如:①吾本非文人画士……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③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④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注意:以上各种类型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如是肯

6、定判断句,要用“是”;如是否定判断句,要用“不是”。㈡被动句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3.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如: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③不者,若属

7、皆且为所虏。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如: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如: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㈢省略句1.省主语。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承前省②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自述省④“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对话省2.省谓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

8、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5(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①项王曰:“壮士!之卮酒赐。”则与()斗卮酒。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①竖子不足与()谋。②欲呼张良与()俱去。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构作补语时,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