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1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1

ID:32313151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3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1_第1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1_第2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1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注意代词定答题范围现代文阅读主观题部分是重点(2005年高考全国卷占22分),同时也是难点(考生普遍失分较多)。难就难在,既要有宏观的把握(如思路、结构、主旨等),又要有微观的研读(如重要词语、句子等);既有内容方面的问题(如观点态度、思想情感等),又有形式方面的问题(如语言、表达技巧等);既要深入理解,又要准确表达。不少考生模拟题做了很多,却并没有摸索出多少规律,所以答题时只能“跟着感觉走”,得分自然高不到哪里去。本文试图从一般复习资料不大着眼的地方,谈几点注意事项,帮助考生摸索一点带规律性的东西,供复习时参考。一、确定答题范围,特别注意“这”之类的代

2、词。命题者就某句话或某个短语设问,答题的依据可能就在这句话或短语的附近(前面或后面),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到这句话或短语所在的位置(命题者往往在下面加横线)。如果答题的依据不在附近,命题者往往会用“联系全文看”之类的话加以提示。有时据以设问的句子或短语前面会出现“这”之类的代词,则更明确地指示了答题的依据所在。如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第1题是这样的: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答案涉及文章第2段,原文如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

3、巍巍乎如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分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这一题是就“万分地兴奋和感激”设问的,全句是“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而“这”明确地指示了考生答案的依据就在上文。答案是

4、: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准确地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同样的情况还见于2002年北京卷《一片树叶》的第4题第②问和2004年北京卷现代文阅读第3题第③问。二、答题要全面,特别注意承上启下的词语。有些问题的答案的要点不止一个,对此,命题者往往明确要求考生分几条回答,如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第2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有时用“哪些”字样暗示,如2002年北京卷《一片树叶》的第4题第②问: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但有时候命题者既不明确要求,也不作暗示,这就要求考生认真分析文本

5、有关内容的层次。此时敏锐地抓住一些标志性词语显得尤为重要。如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第3题是这样的: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答案涉及文章的第3、4两段,原文如下: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倘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的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心灵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

6、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太艰辛了,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据说他整整三年都困苦地弹奏着,琢磨着,冥想着,手指都开裂了,鲜血直往外冒,浑身消瘦,憔悴得像奄奄一息的病人。但是,琴弦上总是蹦出一丝丝浑浊和粗糙的声响。于是苦心孤诣的恩师带领他奔向波涛汹涌的东海整日整夜在沙滩上跟着踯躅……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巧,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

7、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命题者据以设问的短语“唐突地劝慰他”出现在文章的第3段,考生不难发现答题的依据紧随其后,而第4段开头有“更何况”三个字承上启下,无疑告诉我们“劝慰”的理由有两条。这一题的答案是:①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为失去钟子期而不去寻求更多的新知音。②千辛万苦学得的技巧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2002年北京卷《一片树叶》第9段开头“同样”一词,也具有这样的标志作用,告诉考生作者的“感悟”(即原文的“启示”)有两点。三、答问要一致,特别注意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