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

ID:32312573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3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设计NO.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设计:王敏时间:2012.09.03【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和传统文化的分支——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变革,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汉武帝大一统王朝的确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并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汉唐以来,形成“三教合一”的趋势;宋明时期,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形成、发展、演变;明朝中后期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思想领域反封建进步思潮出现。中国古代在

2、科技方面去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1.2课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二复杂的社会原因。第一,经济上,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旧有的井田制走向瓦解,而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

3、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时代,个躬势力在变化中消长,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造社会的不同想法和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形成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可以畅所欲言,到处宣传自己的思想。第三,阶级关系上,“士”这一社会阶层活跃。各诸侯国统治者都想富国强兵,争霸天下,因此十分重视礼贤下士;“士”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主张去治理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

4、识分子,同时也为文化学术的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二、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流派(一)孔子.孟子.荀子及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及儒家学派的创立(春秋晚期)(1)孔子的地位:(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①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_____“仁”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实现途径_______________如何评价_______________“礼”的含义_______________如何评价_______________②政治思想:③哲学思想:④教育思想A教育对象B教学方法C学习方法(3)孔子思想的历史影响2:孟子、荀子

5、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战国时期)【孟子及思想主张】(1)孟子的历史地位:(2)孟子的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②民本思想:③人性论:④义利观:(3)影响:【荀子及思想主张】(1)荀子的历史地位(2)思想主张:①朴素的唯物思想(哲学思想)②人性论(道德思想)③“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④治国策(政治思想)(3)影响:【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材料二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6、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荀子》材料三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

7、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中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4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理国家、规范社会的见解。(6分)【课堂检测】1.针对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2.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8、”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3.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