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ID:32301225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申报池州市青年骨干教师材料教学经验总结让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高中语文教学的始终□池州市贵池区殷汇中学陈四生2006年,我省正式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读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我们会发现,高中语文新课标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在课程性质上,将语文教学由先前的“工具论”定位为“工具——人文统一论”,将课程目标由“知识能力”优化为“语文素养”,而课程结构也由单一的必修课演变设计为必修、选修双课并行,并倡导学习的方式

2、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可以说,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些显著变化是语文教学向本质回归、迈向新境界的重要步骤。目前,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向何处发展突破?笔者认为,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它是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向高一层次发展的必要,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理念。一、问题意识的培养源于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改变教学现状的必需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时,产生怀疑、困惑、不解、焦虑的情绪,并希望去探索、求解的心理状态。在教学法上,它属于问题教学法的范畴。问题意识会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

3、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既体现了学生个性思维的踊跃性、积极性,也是学生思维独特性和创新性的表现。强烈的问题意识是积极思维的动力,它促使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到从最新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这样解释他的卓越创造才能:“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以说,问题意识的培养无疑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探究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全符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那么,目前,我们的教学中有没有重视

4、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呢?笔者个人认为,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问题的提出不民主。虽然重视了提出问题(设疑),但问题的提出者、拥有者多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大多数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根据教学参考书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程序,并依此设疑提问。这样,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学习目标的设置,造成了教和学的油水分离,学生被动思考、被动接受、被动增知的局面未得到根本的扭转。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学生可能产生的疑点教师却不涉及。长此以往,教学的“少、慢、差、费”便在所难免。第二,问题的解决不民主。虽然提出的

5、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就思维的过程看,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其他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满堂灌”、“注入式”到提问教学的转变,这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也不容否认,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就思维的过程看,学生仍处被动接受的位置,学生大都是围着教师的思维转,看起来学生是在积极思考,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牛鼻子”,课堂的主人仍是老师。第三,解决问题的标准单一绝对。虽然让学生发表了对问题的看法,但最终衡量答案的标准仍是唯教参是从,向“标准答案”靠拢看齐。语文学

6、习本是最具主观性、创造性的学习,一味遵从标准答案,削足适履,只能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出现“好学不疑”的现象。二、高中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意识培养问题的探究第一、实施前提: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学行为基于学生的问题之上。即要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先有学生的“学”,再有教师的“教”。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7、积极性。其次,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求知的愿望特别强烈,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良好基础,教师要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就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要本着“无错”原则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善加引导解决。第二,实施保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美国教育历来主张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国的课堂是着力于帮助孩子寻找问题的答案,前者越教孩子想了解的问题越多,后者越教孩子需要了解的问题越少。孩子的问题越多,创造的欲望就欲强烈;反

8、之,问题越少,创造的动力就越小。这也许就是中国学生普通缺乏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则会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从现实教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两个方面的意识:一方面,有没有问题?一堂课应该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