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82052
大小:38.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2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任务分析: 学习本文,最终应达到能感受罗丹身上所蕴涵的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品质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分析刻画罗丹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需要理解并能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需要理解材料的安排,需要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因此,教学本文的起点,在于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揣摩人物形象,了解记叙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的作用。 4、训练学生细读文本,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5、训练学生写启示的能力
2、。 过程及方法目标: 1、利用课前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2、运用读书笔记,了解学生的已知,教师进行有目的指导。 3、以文本所写的启示为线索,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其中适当引入知识介绍,引导学生思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领悟为了人类美好而又值得的工作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道理,用以指导学生学会“专心”。 2、学习作者有热情、勇敢、坚持真理,善于思考、观察、欣赏的品质。 教学重点:1、材料的详略安排 2、细读罗丹进入创作状态时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分析其艺术表现力。 教
3、学难点:1、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2、茨威格是怎样的一个人,以此分析体会题目中的“我”的作用。 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写出各段段意。 2、学生搜集雕塑大师罗丹的有关情况,整理成文字。 3、教师搜集有关罗丹的思想者等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入课文,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单元学习,指导学生阅读79页的单元综合学习(4)中的“阅读” 1、由学生回顾1—3单元的教学重点
4、导入:这三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又有着内在联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是理解文章的一个起点,理解语境义、把握行文思路都要在这个起点上完成,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记叙文的一个知识点,请看课本79页的“阅读”。 2、指导学生学习“阅读” 学生自读79页的文字,采用圈点法标出要点,相互交流,形成共识。教师在此基础上用投影明确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共享预习资料,由学生用文字介绍雕塑大师罗丹的有关情况。5 教师强调: 罗丹:法国雕塑家。代表作:《伤鼻梁的人》、〈〈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巴尔扎克〉〉
5、 教师投影《巴尔扎克》的图片。 导语:看完介绍,我们知道罗丹成功离不开他的坚持不懈, 离不开他对创作的独特思维,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秘诀下 面我们就来学习茨威格的《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三、了解作者。 学生自读书下注释,记录下: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主要作品:传记文学〈〈三大师〉〉〈三大诗人〉〉 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教师补充: 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渴望出现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但二战的爆发使他绝望,1942年自杀于巴西。 四、指导学生标出自然段,用投影展示预习内容,师
6、生共同整理,达成一致。 重点掌握下列字的注音和字形: 炽热魁梧健壮弛散秘诀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指导学生补好读书笔记: 1、抄好课题及作者姓名。 2、抄写书下注释中的作品简介。 3、抄好重点字词注音。(书下的注音及练习中的) 4、抄好重点词语解释。(同上) 交流总结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同学评价同学的内容概括是否符合以下标准: 全面。 使用的语言是记叙文的规范语言。 师生总结:记叙了作者年轻时结识了当时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大师罗丹,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
7、身上得到的启示。 五、梳理脉络,把握结构。 (一)落实段落大意的概括:交流预习要点是否符合简洁、准确。 (二)根据段意,找到段间关系进行从小到大的组合,即从层到部分的疏理脉络。 就文章看,本文小的组合是第一段与第二段、三段与四段、五段与六段、七段与十六段、十七与十九段,大的组合是将三、四段与七到十六段合并,因为这里讲的是作者与罗丹的两次见面,这样组合事件完整,又与结尾的议论区分开来,体现出记叙文表达方式上的特色。让我们再次感受记叙文的描写、议论的作用。 (三)划分结构,写好内容概括 教师将结构图板书于黑板上。 (
8、四)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由学生找出贯穿材料的线索(启示) 教师小结:这堂课,我们扫清了字词障碍,从整体上把握了一下文章,下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 作业:1、完成练习三,并串词成段。 2、预习:用标注法圈出描写罗丹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及点明题目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