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3山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

ID:32277529

大小:8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2

2013山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1页
2013山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2页
2013山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3页
2013山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4页
2013山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山水类文言文对比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中考山水类文言文比较阅读题一、【参考范围】:《三峡》、《湖心亭看雪》、《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以上作品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谢钟书书》、《与朱元思书》是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秀丽的山水景物。尽管文体有所不同,但都是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三峡》、《答谢钟书书》、《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均是清新的山水小品,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之作,艺术性较高而思想性不强。它们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突出了山水的特点。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虽所记

2、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情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二、【比较阅读训练题】(一)《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3、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⑴互相轩邈()⑵晓雾将歇()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独绝。猿则百叫不绝。B、实是欲界之仙都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猛浪若奔。虽乘奔御D、康乐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四时俱备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甲】【

4、乙】两文在描绘山水之景上很有相同点,都是开篇总括山水之景,如【甲】文“”、【乙】文“”,然后再具体描绘之。5、【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6、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甲】【乙】两文都是写给友人的信,都描绘了山川之奇异美景,但所表达的感情略有差异,请说说。(2分)7、【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与朱元思书》和《三峡》[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5、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襄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节选自《三峡》)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急湍甚箭()(2)鸢飞戾天者()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有时朝发白帝朝晖夕阴B.自富阳至桐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4.【甲】文和【乙】文都写了山水风光,但是两文的结构安排有别,【甲】文先用几个字总写山水特点,接着写,最后写奇山;【乙】文则是先写,后写。5.【甲】文和【乙】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其相同之处是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从【甲】文“望峰息心”

7、和“”中可看出作者的生活志趣和心态。6、按照描写景物的顺序,【甲】段中最后一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应放到前文的“”之后。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三)《三峡》和《答谢中书书》【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