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做常错题的思维诊断与教学探究

常做常错题的思维诊断与教学探究

ID:32272074

大小:6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2

常做常错题的思维诊断与教学探究_第1页
常做常错题的思维诊断与教学探究_第2页
常做常错题的思维诊断与教学探究_第3页
常做常错题的思维诊断与教学探究_第4页
常做常错题的思维诊断与教学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做常错题的思维诊断与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高中生解决物理问题思维诊断的教学研究》案例常做常错题的思维诊断与教学探究深圳市宝安中学曾国贤一、问题及其特征分析ABO图1有一类题型,情景并不复杂,但通常经过多遍讲练,只要时间一长学生仍然出错,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是学生不够努力,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是学生遗忘太快?为什么许多难度较大过程复杂的习题学生们反而容易掌握了就不容易遗忘?以下是三道物理情景一样,问法略有不同的静力学习题,每届学生都必做多次,但又会反复出错的一类习题:习题1:如图1所示,长为5m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m的两杆的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

2、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N的物体。平衡时,绳AO、BO间的张力各为多少?习题2:如图2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端位置不变,将B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O图2B2B1A.B端移到B1位置时,绳子张力不变B.B端移到B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C.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不变D.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6ABO图3CD习题3:如图3所示,将一根不

3、能伸长的柔软轻绳两端分别系于A、B两点上,一物体用动滑轮悬挂在绳子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的夹角为θ1,绳子张力为F1;将绳子B端移到C点,保持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的夹角为θ2,将绳子B端移到D点时,待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的夹角为θ3,绳子张力为F3,不计摩擦,则A.θ1=θ2=θ3B.θ1﹤θ2﹤θ3C.F1=F2=F3  D.F1=F2=F3此类题的关键所在是正确提取信息(无摩擦、绳子的总长不变),经过分析和运算,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且只与绳长和A、B两端的水平距离有关,而与B点的高低无关。此种题型我在任

4、教07届物理时分别在测试中给学生做过三次(不包含平时练习),第一次是高一刚讲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章节后全年级统测时做过习题1,当时统计了一个重点班的错误率高达80%,大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是把受力图画成左右不对称。我在讲评时重点分析了挂钩光滑,意味着同一绳子两边拉力大小相等,所以两绳与竖直方向夹角相等。第二次是这届学生高三第一轮复习完静力学后单元测验中做了习题2,也统计了一个重点班的错选和漏选率总和为73%(高三物理重点班的学生比未分专业前高一重点班学生在物理学习能力上要强得多)。从统计结果上看,高三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与高一相比几乎没有

5、任何进步,高一的讲评效率到高三来看基本上为零。我曾把它归因于遗忘,又认真评讲了一遍,讲完后,问学生是否明白,学生们都说很清楚了。第三次是这届学生在高三第二轮复习完《力与物体的平衡》专题后的课后小测中又做了习题3,结果在同一个重点班中统计发现错选和漏选率总和还有48%,有少数上次做对了习题2的学生这次也做错了,说明前次讲评效率也不高。这使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在这类问题上,学生们的思维障碍究竟出在哪里?而对于这类问题教师的评讲策略又要如何调整?二、“采访谈话式”思维诊断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困难的思维诊断”是找出学生做这类题型反复出错的6

6、思维障碍的关键。诊断的方法多种多样,以前,我通常是从学生解题的书面步骤中统计错误种类和推测错误原因,如果是选择题则通过对学生错选和漏选选项的统计中推测错误种类和原因,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有效而快捷的诊断方法,前面讲评我也是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诊断,然后进行针对性评讲,但显然评讲效果不佳。仔细思考,这种诊断方法最大的缺陷是无法跟踪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如学生在写计算题的步骤时是不会把的思维过程全部展现出来的,而选择题更是只有结果),教师只是凭经验推断一定会遗漏掉某些重要信息而产生偏差,因此无法准确找出学生思维障碍的关键位置。如何跟踪学生思维的全

7、过程呢?有一种诊断方法,我把它叫做“采访谈话式”。平常的师生对话教师通常是高高在上的,学生则感觉象作检讨似的,这样学生会很觉得拘谨,在紧张的情绪下是无法完整复述出解题的思维过程,而“采访谈话式”则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采访谈话式”首先要选择适合谈话的环境,最好选在学生熟悉的环境,如学生自己的教室就比教师办公室好,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会比较放松;其次是选择谈话的时间:不能在课间,有许多学生在的时候,会干扰谈话学生的思路,也不能选在中午放学时间,学生们饥肠辘辘没心情投入,更不能在课堂上;其三不能事先通知学生,学生做有准备的谈话

8、会影响解题过程的重现;更重要的是谈话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千万不能讲“我以前不是讲过吗”诸如此类的话;为此我在07届学生第三次做完习题3后的晚自习前半小时,在教室里找了几名做错的学生进行了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如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