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专题之尽心上下

孟子专题之尽心上下

ID:32271179

大小:6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02

孟子专题之尽心上下_第1页
孟子专题之尽心上下_第2页
孟子专题之尽心上下_第3页
孟子专题之尽心上下_第4页
孟子专题之尽心上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专题之尽心上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子》专题训练《尽心》上下1.阅读《孟子》选段,完成文后习题。13.1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①。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13.4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②而行,求仁莫近焉。”[注]①心,指本心,即善心;性,指本性。②恕:指“恕道”,即推已及人。(1)下列关于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努力扩充善心,就可以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进而可以顺应天道。B、孟子认为,只要修身养性,就可以之安身立命,确保自身

2、健康长寿。C、孟子认为万事万物之理都具备在自我的身上,求仁也是如此。D、努力地推已及人,是求仁的最佳捷径。(2)请结合上述文段内容,谈谈孟子关于“性善”的理解。 2、阅读《孟子》选段,完成文后习题。13.6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①,无耻矣。”13.7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注]①无耻之耻:把没有羞耻心当作是一种耻辱;“之”,提前宾语的标志。(1)下列关于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如果人没有羞耻心,那么什么违法败德

3、的事都做得出来了。B、如果能把没有羞耻心当作是最大的耻辱,知耻明耻,改过修弊,自然就不会再有令人羞耻的事了。C、玩弄权谋、机变之巧的人,权位在手,名利熏心,耻对他是毫无作用的。D、孟子还认为,连动物都要以自身不像个人而羞耻,更何况真正的人呢?(2)请结合上述语段,谈谈“知耻”的作用。 3.阅读《孟子》选段,完成文后习题。13.9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①;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

4、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①嚣嚣:自得,不在乎在样子。(1)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游说国君不论成功与否,都要有自得其乐的心态。B、要达到凡事都有自得其乐的良好心态,关键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穷不失义,达不离道”。C、孟子举古人“得志”与“不得志”的具体表现,含蓄地批评了宋勾践的急功近利。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处世原则,二千多年来一直被中国知识分子奉为奋斗理想。(2)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孟子

5、对“士”的基本要求。104、阅读《孟子》选段,完成文后习题。13.12孟子曰:“以佚道①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13.13孟子曰:“霸者之民欢虞②如也,王者之民皞皞③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13.14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④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注]①佚道:安逸的原则;②欢虞:欢娱;③皞皞:心情舒畅;④仁声:行仁而获得的声望。(1)下

6、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虽也有一定的民本思想,但本质上还立足维护封建统治,因此,他建议君王驱使百姓要注意方法。B、孟子言治道,首重王霸之分。只有实行王道,才能上应天理,下顺民心。C、孟子十分重视圣人君子在教化百姓方面的重要作用。D、孟子把行仁建功分为两个层次:善政和善教,并且认为善教优于善政。(2)请结合以上三个文段,简要解说一下孟子认为“善教”优于“善政”的理由。5、阅读《孟子》选段,完成文后习题。13.15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①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

7、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注]①良能:与生俱来的能力。(1)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善”是一种不须经过后天学习、思虑的天赋本能。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直接的是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与手足关系,这两种关系正是“孝”与“悌”的基础。C、孟子举“孩提之童”为例,目的在于强调“孩提之童”的“爱父母”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而非后天的教化。D、本章所说的“良知良能”,亦即孟子性善说里的四端。它不但是一个人“善”的萌芽,也是全

8、社会“善”的完成,不需要任何后天的扩充。(2)本章所讲的道理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的章旨是一致的,请结合语段,谈谈儒家对于“达仁”这一问题的理解。 6、阅读《孟子》选段,完成文后习题。13.16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13.25孟子曰:“鸡鸣而起,为善者,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