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67124
大小:310.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2-02
《九年级上册总复习材料(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上册(语文版)总复习材料【重点篇目】第21课《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列子,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体裁)。他主张清静无为,我们曾学过《杞人忧天》《杨布打狗》(《两小儿辩日》)。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 ①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 聪明 ②始一反焉 反通返 返回 ③指通豫南 指通直 一直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没有 ⑤一厝朔东 厝通措 放置 ⑥无陇断焉 陇通垄 高大的山2.特殊句式 帝感其诚:天帝
2、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被动句)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子孙三夫荷担者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正常语序汝之不惠,甚矣告之于帝于帝告之3.古今异义①虽我之死 古:即使 今:虽然②河阳之北 古:山南水北 今:太阳③聚室而谋 古:家人 今:房屋的内部④达于汉阴 古:山北水南 今:阴天⑤投诸渤海之尾 古:边上 边沿 今:尾巴4.一词多义 且 ①年且九十(将要) ②且焉置土石(况且)其①其妻献疑(他的)②其如土石何(放在“如……何”前,表加强否
3、定或反问语气)③惧其不已也(他们)④其真无马邪(难道)⑤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夫 ①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不译) ②荷担者三夫(人) 曾 ①曾不若孀妻弱子(还) ②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以 ①以残年余力(凭,靠)②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之 ①河阳之北(的) ②汝之不惠(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跳往助之(他们) 而 ①何苦而不平(表顺接)②面山而居(表修饰,着)③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却)焉 ①始一反焉(呢) ②且焉置土石(哪里) 365.词类活用①箕畚
4、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簸箕和箩筐 名词作状语) ②毕力平险(毕:用尽,副词作动词;平:铲平,形容词作动词;险:险峻的大山,形容词作名词)三、文章内容愚公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认为可以移山的原因:“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四、写作特色1.故事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的写法。有愚公和智叟的对比,也有京城氏之子和智叟的对比。开头写二山之高大,中间写路程之遥远,结尾写操蛇神之“惧”和天帝之“感”,都有力的烘托
5、了愚公。3.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如写山之大,人力之少,工具之简单,路途之遥远,如此移山看来是愚不可及,但从愚公回答智叟的话来看却又是大智若愚,使愚公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另外还有愚公妻子“献疑”、“京城氏孀妻之子”“跳往助之”、智叟的“笑而止之”这些细节描写都很生动。4.神话结尾。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这同一般的封建迷信是完全不同的。五、人物形象愚公:有远见 有毅力 智叟 :鼠目寸光(结合课后思考题一2、3小题)六、本文寓意
6、 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七、课后思考题 你如何看待愚公和智叟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我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愚公移山目的明确,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在移山的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虑问题周密;而智叟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实质上是鼠目寸光,逃避困难。(这得与文章的主题联系着来看待) 八、拓展: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
7、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得少于两篇: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第25课 《论语》六则、十则(背诵、默写)一、文学常识1、《论语》:先秦诸子散文之一,《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36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核心思想“仁”,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著有《尚书》《春秋》等。二、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一)《论语》六则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了孔子的话“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心情。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