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66668
大小:63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2-02
《中医各家学说试卷及答案3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5页共15页中医各家学说试题1(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号得分总分合计人核分人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绮石论述的虚劳后天之因?()A、酒色B、药误C、劳倦D、七情饮食2、晋唐时期,研究《伤寒论》的代表医家是:()A、王叔和B、王冰C、葛洪D、杨上善3、朱肱治伤寒之学从:A、脏腑立论B、病因立论C、病机立论D、经络立论4、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病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张
2、元素D、王清任5、刘完素自制的方剂是:A、半夏汤B、犀角地黄汤C、双解散D、栀子鼓汤6、李东垣的代表著作是:()A、《脾胃论》B、《中藏经》15第15页共15页C、《千金方》D、《格致余论》7、下述哪一条不是刘完素的贡献?A、创立“火热论”B、影响温病学说的形成C、启示攻邪派的形成D、影响温补学派的发展8、对三焦辨证有所创见的医家是:()A、张元素B、刘河间C、罗天益D、王好古9、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A、升阳益胃汤B、补中益气汤C、沉香温胃丸D、补气升阳和中汤10、丹溪认为人身相火寄存的部位是:()A、肝B、肝肾C、脾胃D、心肺11、
3、张从正认为人之六味是:A、酸苦甘辛咸涩B、酸苦淡辛咸涩C、酸苦甘辛咸淡D、酸苦甘涩淡咸12、左归丸的创制所根据的理论是:()A、甘温除热B、阳中求阴C、阴中求阳D、滋阴泻火13、张子和认为影响人体血气流通的根本原因是:A、气虚B、血虚C、邪气D、气滞血瘀14、《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A、朱丹溪B、唐宗海C、叶天士D、陈自明15、“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是哪位医家提出的:A、戴思恭B、赵献可C、朱丹溪D、刘河间16、奠定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是:()A、《黄帝针灸》
4、B、《黄帝内经》C、《黄帝外经》D、《难经》17、薛已认为阳气虚弱不能生阴血者,应选用:15第15页共15页A、补中益气汤B、六君子汤C、四物汤D、六君子汤加炮姜18、方有执治伤寒之学的学术特点是:()A、维护旧论B、错简重订C、按方类证D、分经审证19、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精血20、金元四大家的第一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21、下列哪一项不是李中梓治疗脾肾的方法?A、水不足者,用六味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饮食伤者,枳壳丸主之C、火不足者,用八味丸益火之
5、源以消阴翳D、劳倦伤者,四君子汤主之22、王好古认为阴证出现类似阳证的假热之象,主要病机是:()A、下虚上盛B、元阳外脱C、阴火上冲D、元阳中脱23、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4、下列哪位医家提出“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A、朱丹溪B、张景岳C、吴瑭D、缪希雍25、吴瑭创制的五汁饮是用以治疗:A、肺肾阴亏B、肝肾阴伤C、胃阴不足D、肺胃津伤26、首先提出真中、类中说的医家是:()A、刘守真B、王履C、朱震亨D、李杲27、治中焦郁积,吴师机选用:A、清阳膏B、云方膏C、散阴
6、膏D、金仙膏28、叶天士养胃阴,常用哪一类药物?()15第15页共15页A、甘平或甘凉B、甘寒或甘平C、甘淡或甘寒D、甘平或甘淡29、王泰林认为肝病中三者同出一源的是:A、肝气肝风肝阳B、肝气肝风肝火C、肝气肝风肝血D、肝火肝风肝血30、王清任处方有两大类:A、活血逐瘀和益气健脾B、活血逐瘀和益气补阳C、补肾填精和益气温阳D、活血逐瘀和益气温阳得分评卷人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张从正之“吐法”2、以方类证3、朱肱的经络说4、庞安时之“寒毒”5、引经报使得分评卷人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7、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河间认为消渴有三,即消渴、和。2、元素拟订的制方原则有:、、湿制法、燥制法、寒制法等。3、张氏论病观点,有,因邪致病,,三个要点。4、戴元礼在治郁用药方面,指出、、抚芎为治郁要药。5、余霖认为,疫疹由乎,侵及肺胃,布散十二经,治疗若非则不足以取效,因之创立清瘟败毒饮。6、吴师机认为,膏药的功用,一是,一是。7、晋唐时期,《伤寒论》的研究主要是对已经散失的伤寒条文进行搜索、整理与编次。这一时期以、为代表医家。15第15页共15页8、钱乙著作很多,但惟有一书流传下来。其调剂制方,善用。9、李中梓首次明确提出“先天之本在肾
8、”,“后天之本在脾”,并认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亦需,而在之上。10、张元素认为茯苓虽淡,为天之阳,但气之薄者,为阳中之,主沉降,所以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