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4套)

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4套)

ID:32266585

大小:9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02

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4套)_第1页
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4套)_第2页
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4套)_第3页
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4套)_第4页
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4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4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六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检测卷(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怎么说”与“说什么”血肉相连,难解难分。不同的表达方式常使同一表达对象具有不同的内涵、意蕴。好文章往往都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怎么说”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有的独特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对事物独特的感知、把握。苏珊·朗格说:“当一个诗人创造一首诗的时候,他创造出的诗句并不单纯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件什么事情,而是想用某种特殊的方式去谈论这件事情。”《艺术问题》无视这种“特殊的方式”,就等于拒绝诗人的全部

2、创造。此其一。其二,有些独特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独特的感情色彩。“我没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与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原句“我没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相比,只不过少了三个逗号,就“说什么”这一点看毫无二致,但是鲁迅先生体现在他的表达方式中的强烈的悲愤之情却全然不见了。所谓“文不逮意”之“意”也包括了情,情、意往往密不可分。其三,有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往往透露出它所特有的言外之意,同一对象如果采用别的表达方式,那言外之意也就随之消失了。柳宗元的《段太尉逸

3、事状》中有一句“吾戴吾头来矣!”《新唐书》转录时删去后一“吾”字,林纾以为删得无理,虽然表达的内容一样。因为被删的那一“吾”字富于言外之意:“一则哂全军之不武,一则示一身之有胆。”如果只知其“说什么”,不问其“怎么说”,可就辜负了作者遣词造句的一片苦心,当然也不可能学得如何遣词造句的本领。当然,语言表达的问题不止是这些。语言大师老舍在《人物、生活和语言》中谈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个戏,写国民党统治时期,两个小学教员谈话,一个说:‘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我觉得‘面如菜色’就不够通俗。不如说

4、成‘看看孩子们多可怜,个个面黄肌瘦!’更通俗些。只有观众听懂了,才能打动他们的心。假如把这话再改一下,改成‘看看孩子们的脸!’这样观众不仅听得懂,还会引导他们去想,就更有力量。”写戏中人物的台词如此,一般说话作文也不例外。(摘自王尚文《“说什么”与“怎么说”》,有删改)1.下列对“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可以反映作者对事物独特的感知、把握。16B.可以表达作者的意思和他独特的感情色彩。C.可以表达言外之意且难以用别的方式替代。D.能够独立于内容之外而产

5、生独特的价值。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同一表达对象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其内涵、意蕴也就可能产生变化。B.诗人创造一首诗所运用的某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也是他全部创造的一部分。C.哪怕只是几个标点符号的变动,作者所要表达“情”、“意”就完全发生变化。D.阅读要思考文章“怎么说”,才能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苦心并学得这方面的本领。3.文章引用老舍在《人物、生活和语言》中的例子,论证了什么道理?(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9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就将痴狂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舆。这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

7、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谓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的寄情达意功能——

8、“狂”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择“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就成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别,关键是一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我们再看,由于艺术创作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