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

ID:32265657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_第1页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_第2页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_第3页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_第4页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复习要点一、字词释义1基本词语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桑竹之属:类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听到乃不知有汉:竟然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具答之(具言所闻)详细地咸来问讯:都桑竹之属:类叹惋:感叹,惋惜各复延至其家:邀请不足为外人道:值得既出:已经便扶向路:沿着;从前的及郡下:到了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欣然规往:计划未果:没有实现问津:问路。文中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缘溪行:沿着2古今异义芳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等)味道很好仿佛若有光古:隐隐约约,看不清

2、楚今:好像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邑人古: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来此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走投无路的境地无论魏晋古:更不用说今:表条件关系的连词3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4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以(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怪欲穷其林:原意是形容词,尽,完。这里活用作动词,走完。6一字多义(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捕鱼为业(当做)(2)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寻找)(3)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遂迷,不复得路(终于)(4)寻向所志(标记)处处志之(做标记)二翻译句子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花草遍地,鲜嫩美丽,落花纷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4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后他们都感叹惋惜。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中人告诉他,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

4、面的人说啊。8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找到了船,就顺着之前的路划回去,每处都做了记号。9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10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1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1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1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三、思考题1、陶渊

5、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寄托了作者及广大人民的政治理想,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2、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而且害怕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远离战乱、徭役,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生活安宁、和睦相处,他们想继续过这样和谐宁静的生活。3、郡太守遣人寻向所志,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作者写这些

6、内容的用意是什么?说明他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各个阶层的人都非常向往。(或说明他笔下的理想之境有着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其中的“如此”指代哪些内容?渔人向太守报告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讲了发现的经过,讲了那里的自然界环境、社会风尚,讲了桃源人的生活状况,讲了自己与桃源人的交往,并说明归途中做了标记,要求太守派人去看个究竟5、课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他们(怡然自乐)的心情。6、从“不复出焉”“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的生活理想是什么?(希望永远生活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和平

7、安宁的社会里)7、“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这些话表现桃花源人什么样的特点?(淳朴厚道,热情好客的特点)8、请写出本文成语至少4个:怡然自乐、阡陌交通、落英缤纷、鸡犬相闻9、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的理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提示: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10

8、、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作者怎样的理想?渔人的行踪。即:发现桃花源——进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