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

ID:32265634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2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_第1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_第2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_第3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_第4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案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刘凤宝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2、掌握词作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词作的意象、意境分析,词作感情品鉴2、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鉴赏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著名作家方方写过一篇文章《喜欢苏东坡》,弄得丈夫有些吃醋,酸溜溜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方方回答:当然,只要苏东坡肯娶我。可见苏轼在女孩子心目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他的魅力何在呢?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结合学过的诗句回答。 (豪放、豁达、浪漫、幽

2、默) 2.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

3、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三、学习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苏轼著名的悼亡诗《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诗人小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二)初读:整体感知1.写作背景“乙卯”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任密州(

4、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词。2、诵读全诗,自主思考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从词中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千里)孤坟(明)月阴冷凄凉深挚思念孤寂哀伤(短)松冈(三)品读:合作探究,文本解读通过分析本词的意象和意境,我们对作者的感情有了自己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词,并且思考下面的问题。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何理解“两茫茫”?茫茫:遥不可及。“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词人这一面的

5、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2、词作明明是写了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应该“常思量”才对,为什么词人又说“不思量”,这样写是否矛盾?“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

6、,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说不思量,即是思量。——相思太苦、旧情难忘。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仅仅是因为时间过得太久,久到亲密的两个人不认识了吗?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体验?联系词的写作背景思考。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

7、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4、词人期盼与亡妻相见,为什么在梦中见了,却又“相顾无言”?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感情的浓烈已不需语言来表示。将思念与感慨以“泪千行”来互诉衷肠。(四)写作手法鉴赏通过解读文本,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词人对亡妻的深挚感情,这首词被称作“千古悼亡诗之魁”,除了感情真挚动人之外,本首词在写作手法上也比同类词略胜一筹。下面我们就进入本词写作手法的鉴赏。

8、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1、题目是《记梦,》词作的内容全部是梦境吗?不是。那词作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在词中找出依据。看词中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刚才所说的时间顺序?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