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64693
大小:78.86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2-02
《2017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觅封侯”一句意思是不远万里寻找封侯的机会。B.“关河”原意是关塞河防,借指山川险要的地方。C.“胡”原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词中指金兵。D.“沧洲”借指诗人隐居故乡绍兴镜湖边上的三山。2.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2、,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两首词都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与“破阵子”分别是两首词的词牌名。B两首词都在对比中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35C两首词都借用一定的典故来增加表达的内涵。D两首词都上阙写当年的战争生活,下阙直抒胸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3、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辛弃疾被称作“词坛飞将军”,这一称谓既巧妙地概括了辛词的风格,又点出词人生命中曾有过的________的经历。(2分)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醉”和“看”传递出词人有志难伸的苦闷。B、“八百里”可指牛,也可用以形容连营之广。C、“马作的卢”两句实写词人英姿飒爽的形象。D、“可怜”句将全词一下子拉回悲凉的现实中。《丑奴儿⑴·书博山道中壁⑵》宋朝辛弃疾少年不识愁
4、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识尽”在词中的意思是。(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B、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情感变化。35C.上片“爱上层楼”,与下片“欲说还休”,在结构上彼此呼应D.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愁绪得以排解。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強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
5、凉好个秋。1.“层楼”的意思是。(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C.“欲说还休”表现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超脱心情。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对比。(2分)352.下面关于本首
6、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
7、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1.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故有所览辄省记3.下列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做官前后的比较证明借书读才能取得事业成功。B.“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意在表扬黄生。C.“生固幸而遇予”告诫黄生珍惜机会勤奋学习。D.“其切如是”的“是”指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35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
8、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