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形式

生物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形式

ID:32257119

大小:59.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生物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形式_第1页
生物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形式_第2页
生物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形式_第3页
生物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形式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物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形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物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形式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课堂教学互动,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教育方法,实现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重传授向重发展的转变;只重教学过程向重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转变,努力把课堂变成师生互动、心灵交汇的舞台,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构建出具有互动性质的课堂教学,在互动中贯彻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氛围,实现有效互动,以此达到乐学、会学、要学境界。下面我想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学龄特点作一肤浅阐述,与同行探讨。一、采取恰当的互动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措施,使用合理有效、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实施教学。1

2、.启发策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从日常生活现象的感性认识、从生动直观的情景作为启发的切入点和引发点,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延伸。如在“探究环境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活动做出假设时,可以从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启发:(1)冬天和夏天的食物,哪个季节的食物易变质、发霉?(2)雨天和干燥的天气,哪种气候条件下的食物会先发霉?(3)我们到超市买东西时,会发现很多食物是密封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在温暖、潮湿、暴露于空气的食物易发霉,并由此做出这样的假设:霉菌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空气充足的环境中

3、。在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得出上述结论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我们应如何保存好食品吗?这时,学生很快总结出保存食品的方法:低温、干燥、密封。2.情景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制造、优化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面或氛围来创设情景教学。教学中设计出形式生动、内容感人、寓于思考的教学情景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要求,它能够为教学创造真实的问题情景,提供良好的学习活动氛围。3.合作策略。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情况及学生实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合作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设计一节符合新课

4、程理念的课,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别是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其中生活实际,是学生学习的最为鲜活生动的源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如对身边动植物的观察,饲养动植物的经历,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生物科学信息等,都是重要的探究资源,而且这笔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视并善于利用这些垂手可得的资源,将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探究欲望。如:在“酶的特性”一课中,我和学生展开了如下对话:教师:“酶”与我们日常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

5、比如,吃饭时,慢慢咬嚼时,会有一种淡淡的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淡淡的甜味就是麦芽糖的味道。同学们能再否举些例子?学生1:“加酶”洗衣粉能够很好地除去衣物上的奶渍和血渍;学生2:胃消化不好时,医生会给病人开些“多酶片”;学生3:体检肝功能时,要检测血液中的“转氨酶”;教师进一步提问:“加酶”的洗衣粉加的是什么酶?为什么能除去奶渍和血渍?可以用热水洗吗?从而引出了“酶的特性”的探究性学习课题。2.整合研究性学习,培养合作,提高探究能力。生物教材中的许多章节中设计了相应的研究性课题。如:“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

6、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收集并交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些研究性课堂与课文基础知识联系密切,同时也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课题进行研究,学生经历“开题、调查、整理资料、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结题汇报等”等一系列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研究过程小组成员之间不断的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设计要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基础,以学生的认知为背景,设计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

7、题,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在问题的展开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片段教学设计:教师用多媒体展示1906年以后的凯巴森林,并以曲线图的形式反映“凯巴森林中黑尾鹿的数量变化”,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1)从1906-1925年黑尾鹿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1925年以后森林中黑尾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3)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4)你能得出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吗?三、创设师生的思维互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知识的认知规律:从现象到本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