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

ID:32199807

大小:50.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1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_第1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_第2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_第3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_第4页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开翔宇学校第14周文言文能力提高班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

2、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为学》)(注:此处作实词)   以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

3、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①译为: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   ③译为:凭,靠。例:何以战。(《曹刿论战》)   ④译为:根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⑤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   ①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也可译为:以致。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

4、世家》)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以为,认为。例: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注:此处作实词)   而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例: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南开翔宇学校第14周文言文能力提高班   ②表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③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④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例: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

5、一般不译。例: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于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   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2、表示时间,译为:到。例: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4、表示被动,译为:被。例:则人之食于虎也。(《说虎》)   5、表示比较,译为:比。例: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其1、作人称代词,代人,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他,他们。例: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   2

6、、作人称代词,代人,作定语。译为:他的,他们的。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3、作人称代词,代物,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它,它们。例: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4、作人称代词,代物,作定语。译为:它的,它们的。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5、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这(种)。例: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   6、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其中。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7、作指示代词,远指。译为:那。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8、作副词,常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

7、、反问语气等。译为:恐怕,大概,难道。例:其真无马邪。(《马说》)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⑤南开翔宇学校第14周文言文能力提高班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⑥,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释】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②理:法官。③过听杀人:误听(

8、案情)杀错了人。过,误。④当:判决。⑤傅:通“附”,转嫁。⑥听微决疑:审察不明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