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分析——基于武汉市32位失地农民的实证分析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分析——基于武汉市32位失地农民的实证分析

ID:32197939

大小:1.34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2-01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分析——基于武汉市32位失地农民的实证分析_第1页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分析——基于武汉市32位失地农民的实证分析_第2页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分析——基于武汉市32位失地农民的实证分析_第3页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分析——基于武汉市32位失地农民的实证分析_第4页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分析——基于武汉市32位失地农民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分析——基于武汉市32位失地农民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学位论丈MAS丁ER’STHESIS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20世纪50年代,我国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原始积累,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和城乡二元分割,一个是按照指标计划发展,一个是按照地域限制流动。计划经济在特定时期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最终还是限制了社会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城乡二元分割便于对人口进行管理,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很多人被迫留在了农村。1978年,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了福音,农民通过家庭年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上种植庄稼,丰收果实。这里的土地是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不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不再只是

2、作为被雇佣者为雇佣者耕作,而是农民拥有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依靠土地从事生产生活、卖掉丰收果实换取经济收入、生存繁衍以防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也随之发展,“圈地热”作为城市发展的畸形在我国曾经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第二次是30世纪90年代的初期,第三次是2000年以后。由此看来,失地农民问题在我国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已经出现并存在很久的问题。计划经济时代一切按计划行事,失地农民的一些问题被掩盖。文军对2000年以后第三次“圈地浪潮”给出了独到的评价,他认为:“农村集体土地在城市急剧膨胀的过程中被占用了,占有速度前所未有,占有

3、方式或者合法或者非法、或者公开或者隐蔽,总之千方百计的使农村集体土地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化用地、城市商业用地,土地不再归农村集体所有,农民也就失去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失地农民数量剧增。而此时中国正在进行经济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失去土地的农民,政府不再给予就业支持,而是一次性给予失地农民经济补偿之后,让失地农民进入到市场经济中,通过优胜劣汰来获得生存之道和发展之路④。”中国正面临着城市社会的来临,当前中国城市化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期。《中国农村观察》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4%,中国城市化水平正在接近30%,沿海一些省份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已经达到了46%②

4、。”当今世界范围内,几乎每个国家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城市化,发达国家最早开始城市化,。文军.农民的“终结”与新市民群体的觉得“再造”——以上海市郊区农民市民化为例【EB/OL】.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学术网站,http://www,zhongguosixiang.com/thread-20517—1—1.html.@郁晓晖、张海波.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构[J】.中国农村观察,2006.01.20.1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更多的借鉴了先前的经验,少走了许多弯路和错路。城市化正在以实际飞速发展的结果验证着张鸿雁的说法:“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的城市化

5、水平可能达到或超过65%①。”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论坛于2003年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出席论坛并讲话:“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按人均耕地不足0.7亩计算,大体上每征用1亩地会造成1.4人失去土地,依此推算,全国至少有3400万农民因征地失去土地,如果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要达到50%,2000~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达到5450万亩以上,失地和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人②"。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他们无奈的放弃了从事多年的农业生产,进入陌生的城市,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要去适应

6、、融入城市生活中。他们被动的接受着由“农村人”向“城里人”的转变,成为了名义上的“市民”,但是他们却不认同自己“市民”的身份,与城市生活相距甚远,也不能为城市文明所接纳。在严峻的现实背景下,研究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显得意义重大。农民没有了土地,在农村无法生存,因此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后失地农民面临着身份的转变、角色的转换,以及什么样的认同心理背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建构,他们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已经成为近几年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开始日常生活时,表现出市民的倾向,但却没有脱离农民的本性,双重社会属性的交合造成了他们身份归属感的徘徊。在对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访谈中,总结研究成果,力

7、争为失地农民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资料和经验。失地农民的问题由来己久,从处于社会发展前列的地区的小范围问题发展到今天几乎波及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问题,已经给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后果,如何解决和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让他们在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过渡的过程中,积极回答“我是谁”这一涉及人的安身立命的大问题,从而“了解自己身在何处,能够采取一种立场”。(二)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1)社会角色理论。张鸿雁.城市竞争力的“原动力因”——市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