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

ID:32181725

大小: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1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_第1页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_第2页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_第3页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_第4页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杨锦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观音堂镇中心小学杨锦梅2010年12月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多方位的培养能力观音堂镇中心小学杨锦梅《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如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很有乐趣。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

2、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这是每一个教育者的最高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数学、会学数学,得到有用数学的必经之路。数学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下面我就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谈几点看法:一、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用生活情境去激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紧扣教材,针对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

3、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对数学的兴趣就应运而生。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274+(2+98),而对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100-98+176。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了276+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2元

4、,所以要276+100-2;或者妈妈带了276元,买东西用了98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176元,付了98元,应找回2元,所以有276-98=100-98+176=178元。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大多

5、数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并且不喜欢这门课。即使许多成绩好的学生也并非真正喜欢数学。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数学教育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创始各种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每一个数学问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教学中,一旦把数学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与其说是在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兴趣大大增强。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

6、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的有趣味性和现实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二、超越固定教材增强数学意识,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奥妙。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

7、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留心观察,敢于质疑、大胆探索去获取知识,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印证和补充,又是一种对生活的适应。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超越课本,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目前,我们的教材题材老化,数据过时,人为地编造情境,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善于调整、改编教材,吸收并引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首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例如,教学“三至五位

8、数笔算加法”时,可以不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天气越来越热了,小猴家里要添置一些防暑降温的家用电器,我们陪它一起到家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