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60930
大小:735.00 KB
页数:203页
时间:2019-02-01
《计画期末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7年教育部補助法律專業科目教學改進計畫「憲法案例教學之教材教法」計畫期末報告計畫主持人:黃昭元教授協同主持人:葉俊榮教授、張文貞副教授執行單位: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執行期限: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202第一單元:概論一、計畫緣起及執行概況本計畫自2007年8月底接獲核准通知後,隨即於9月初召開主持人會議,確定本計畫執行範圍與預定進度、教案範圍及架構、內部分工等事項。10月初舉行第二次會議,進一步討論各個單元的架構、寫作方式及重點等。10月27日參加本計畫專案辦公室所舉行的期中報告會議,並提出期中報告。自2007年11月起,本計畫每二至三週舉行一
2、次內部討論會,由三位主持人與助理共同參與,每次討論一至二個單元。最後於2008年1月底結案,除完成期末報告外,並同時建置網站,將期末報告全文上網。網址為:http://www.law.ntu.edu.tw/taiwan-claw/index.html。 二、期末報告之架構與內容說明 考量我國憲法規範架構與內容,本報告共分十個單元,第一單元為概論,討論整體架構及內容安排、其他各單元之共同架構、教學活動及方法等問題。其餘九個單元之主題分別為「第二單元:司法違憲審查」、「第三單元:權限分享與機關互動」、「第四單元:行政權」、「第五單元:財產權」、「第六單元:正當法律程序與訴
3、訟權」、「第七單元:參政權」、「第八單元:社會權」、「第九單元:平等權」、「第十單元:非明文列舉之權利」。由於憲法案例眾多,規範體系複雜,以上單元並未完整涵蓋憲法知識體系的全貌,而只是代表性的單元議題。202三、第二至十單元之共同架構以下是本報告第二至十單元的共同架構:(一)概念地圖1.單元主旨與學習目標2.主要教材與教學重點(二)案例一1主要案例2問題與討論3教學建議(三)案例二1相關案例2問題與討論 3教學建議(四)教學評量(全單元)(五)相關文獻資源(包括網路資源) 四、各單元架構說明 (一)各單元之本土案例 以憲法學而言,司法院大法官所為之憲法解釋應該是最重要
4、的本土案例。此外,各級法院的裁判案件中也有涉及憲法爭點者(例如刑事誹謗案件),可作為教材的輔助來源。再者,與憲法有關的重要立法(例如選舉罷免法)本身或其立法過程、以及某些時事也可能會發生憲法爭議,而可憲法教材的取材對象。本計畫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本土案例的主要來源,其他法院裁判等為輔助來源。在每一單元之始,則先提供「概念地圖」,說明該單元主旨、主要教材及教學重點,使學生可清楚掌握每一單元的重點及學習目標。 (二)本土案例的整理分析本土案例的整理分析會有兩種可能的分析方式:一是選擇一或二個主要案例(leadingcases)202為代表,透過主要案例的深入分析,而與憲法
5、學概念、理論、規範體系連結討論相關的憲法爭點、理論。這是本教案絕大多數案例所採的方式。二是將多數土本案例並列整理分析,透過案例間的相互比較,而與相關憲法知識連結。前者如第二單元「司法違憲審查」之案例一,即以釋字第371號解釋為主要案例,進而討論我國制度之特徵與類型,再進一步與憲法理論、比較憲法相連結。後者如第二單元之案例二,透過多個相關解釋的比較分析,來討論有關大法官解釋的拘束力(特別是違憲解釋的效力)之相關問題。詳請參看第二單元部份。 (三)本土案例與憲法規範架構、理論及知識的關聯性本計畫教案的基本構想是要讓學生透過案例(解釋)的分析研究,來理解、建構、整合憲法知識
6、與規範體系。具體的說:1.本教案的架構是以案例/解釋為主,學說為輔,並以案例/解釋來安排憲法知識體系。2.本教案強調由下而上、由具體到抽象的歸納式學習,期待學生能透過案例的分析而理解、掌握相關的憲法概念、原則;而不是切割抽象理論與具體案例,憲法實例演習式的應用教學。3.引導學生由案例事實發現爭點,並透過案例解釋的多數與協/不同意見書之分析,發展論述能力。4.透過「問題與討論」的教材設計與教學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批判既有解釋的結論與理由、現行學說及原則的特色及優缺點等。在有主要案例的情形,本教案建議教師可先將各個主要案例分別整理出(1)案例事實、(2)解釋結論與理由
7、(解釋文及理由書之全文或摘要)、(3)202協同及不同意見書之摘要。然後在「問題與討論」中,扼要整理分析相關憲法學理,包括學說見解及相關(本國或外國)案例之比較,並指出相關或進一步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或批判。 (四)教材與教法本教材在各單元案例的「問題與討論」中,透過問題之提出,要求學生思考相關的憲法爭點,而不是直接給予答案。有些問題可於上課時,供師生對話討論;有些問題則可進一步設計成動態活動,如分組討論、憲法法庭模擬辯論、聽證會等不同型態或方式;有些題目則可與作業結合,成為學生課堂外之訪問調查或書面研究之議題。又本教材會建議教師運用網路資源輔助教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