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五泉穴治疗脑血管病中度与重度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电针五泉穴治疗脑血管病中度与重度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ID:32142239

大小:1.02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1-31

电针五泉穴治疗脑血管病中度与重度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_第1页
电针五泉穴治疗脑血管病中度与重度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_第2页
电针五泉穴治疗脑血管病中度与重度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_第3页
电针五泉穴治疗脑血管病中度与重度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_第4页
电针五泉穴治疗脑血管病中度与重度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针五泉穴治疗脑血管病中度与重度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言前言言不利为主证,由于本病发生突然,起病急骤,临床见症不一,变化多端而迅疾,有晕仆、抽搐,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而名为“中风”;又因发病突然,亦称之为“卒中”。根据其临床表现,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与之相近,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率中男高于女,且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75岁以上的发病率是[1]45~54岁组的5~8倍。我国脑卒中整体分布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中风病是危害人

2、类健康的疾病,其肢体瘫痪的恢复过程,现代脑卒中瘫痪恢复论瑞典学者Brunnstrom提出著名的瘫痪恢复六阶段理论,将此过程分为弛缓,痉挛,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和正常6个阶段。脑卒中弛缓[2]性瘫痪应属于此6阶段中的第1期。主要表现为患肢肌张力、肌力低下,仅能短暂抗重力,甚至不能抗重力,关节活动范围异常增大。脑卒中出现弛缓性瘫痪是由于脑卒中造成的上运动神经元性损伤,致使锥体束突然中断出现脊髓休克,肌肉牵张反射受抑制呈现出弛缓性瘫痪,即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其自然[3]恢复时间一般需3周。弛缓性瘫痪根据肌张力、肌力、抗重力测试和功能活动可分为轻度和中到重度弛缓性瘫痪。脑卒中中到重度弛缓性

3、瘫痪呈现出的肌张力消失和0级肌力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是很不利的,可能由于失治误治等原因使弛缓性瘫痪被永久的固定下来,影响了患者的恢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临床治疗以提高肌力、肌张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主要康复原则。关于脑卒中肢体瘫痪的治疗,现代康复医学主要采用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的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但疗效尚不满意。近年来采用针灸、中医药及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电针五泉穴疗法治疗脑卒中中到重度弛缓性瘫痪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疗法为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³³³教授所创。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和评价电针五泉穴疗法治疗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的临

4、床疗效,以期为脑卒中弛缓性瘫痪的针灸治疗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现代康复医学的有关疗效评定标准,并与电针阳明经穴疗法进行对照,系统观察了电针五泉穴疗法治疗脑卒中中到重度弛缓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并做出了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为今后临床治疗脑卒中中到重度弛缓性瘫痪提供一组新的针灸治疗方案。-5-电针五泉穴治疗脑卒中中到重度弛缓性瘫痪的临床观察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区和康复病区的住院患者中,选取在脑[4]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并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五泉穴组(治疗组)和电针阳明经穴组(对照组)各20例,进行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分布、脑血

5、管病种类、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前的FMA评分和BI评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7)。1.1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比较:见表1表1两组患者年龄情况比较(单位:岁)分组N最小值最大值xs治疗组20347456.00±12.20对照组20297558.40±12.75注:t值=﹣0.608,P=0.547,P>0.05,提示:两组在年龄构成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1.2两组性别情况比较:见表2表2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单位:例)分组N男女治疗组20119对照组2010102注:x=0.100,P=0.752,P>0.05,提示:两组在性别构成方面比较

6、无差异,具有可比性。1.3两组病程情况比较:见表3表3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情况(单位:天)分组N最小值最大值xs治疗组200.0812019.26±28.10对照组20112020.85±26.75注:Z=-0.570,P=0.569,P>0.05,提示:两组在患者病程分布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6-对象与方法1.4两组脑血管病种类比较:见表4表4两组患者脑血管病种类比较(单位:例)分组N脑梗死脑出血治疗组20146对照组201372注:x=0.114,P=0.736,P>0.05,提示:两组脑梗死和脑出血比例无差异,具有可比性。1.5两组辨证分型比例比较:见表5表5两组患者辨证分型比较(单

7、位:例)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分组N(n)(n)(n)(n)(n)治疗组2048332对照组20394222注:x=0.547,P=0.969,P>0.05,提示两组患者在辨证分型上没有差异,具有可比性。1.6两组治疗前FMA、BI评分分值:见表6表6两组患者治疗前FMA、BI评分分值(xs,分)分组NFMABI治疗组202.40±3.027.75±3.80对照组203.20±3.07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