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附答案)$480245

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附答案)$480245

ID:32115844

大小:16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31

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附答案)$480245_第1页
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附答案)$480245_第2页
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附答案)$480245_第3页
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附答案)$480245_第4页
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附答案)$480245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附答案)$48024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日照市莒县北五校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庸碌(lù)黎民百姓(lí)媚上欺下(mèi)恃才放旷(shì)B.繁衍(yǎn)恼羞成怒(nǎo)气吞斗牛(dòu)面面厮觑(qù)C.谀词(yú)恪尽职守(kè)弥留之际(mí)精血诚聚(jù)D.亵渎(xiè)数风流人物(shǔ)孤军奋战(gū)润如油膏(rùn)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

2、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互相合作。C.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教学楼房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D.几个学校的老师找刘成辉同学就克服学习困难交换了意见。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

3、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C.《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D.《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人物传记,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苦难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

4、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

5、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

6、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

7、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6.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