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15254
大小:2.1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1-31
《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与教育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课题的确立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①教育应该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主要差别在学习成绩上,教师在考试和升学的双重压力下,会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和主要精力花在学优生身上,没有精力关注学困生,加上家长的不理解和同学们的瞧不起,长此以往,导致此类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自卑的不良心理。这必然背离了我们的教育初衷。有效教育能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一个孩
2、子学有所获,充分张扬个性和发展自我。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使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其宗旨是追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与潜能的健康、充分和可持续性发展。”②素质教育强调教师要与时俱进,重点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主动性”,要将学生视作主动、积极的、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性的学习者,它强调的是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状态,而不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认识和重视学生的“潜在性”,是
3、指教育工作者要看到学生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以关注学生发展水平为内容的学生“潜在性”,更多地指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状态。其中的“差异性”指的是,素质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追求。认识学生的“差异性”,建立在准确理解青少年在成长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包括个性能力、兴趣爱好等),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都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身就是智力资源。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缺乏正确的认识,简单地给一些孩子戴上“差生”的帽子,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也更倾向于将学习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笨,或别人、家庭成员对自己不好,客观条件差,自我否定了发
4、展的可能性,造成不思进取的消极人生态度。学困生因为成绩差,得不到老师、同学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1万方数据硕士学位论丈MASTER’STHESIS家长的肯定或表扬,也尝不到进步的滋味和成功的甜头,整天游离于课堂之外,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也存在间接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教育者承担重大责任,如果他过早地对学生表现出质疑,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并可能让儿童产生不良心理暗示甚至使他误入歧途。相反,如果任何人都对此儿童失望,他却能建立
5、起对他的信任和支持,那么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其实,学困生现象存在于各个学科。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十二年,也不断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十几年的语文学习,班上总是存在对语文不感兴趣,学习上也不够重视、语文水平不高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学习总是缺乏足够的动力教师也似乎很难改变他们的语文学习状态。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我国语文教育目标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分析语文学困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了。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我将题目定为研究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二、研究价值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①语文学困生的研究,是一个关乎学生自身成长,关乎教师职业道德,关乎学校健康发展,关乎社会全面进步,关乎民族前途未来的大问题。社会的全面进步,需要高端人才,但更需要素质过硬的广大劳动者。语文作为一个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而在现实的语文学习中,语文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语文学困生缺乏应有的关注。站在母语教学的高度反思当前语文教学,要求教育者对每一个语文学困生“不放弃、不抛弃”。本文以这样的视角进行研究,以期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本学科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
7、注,并且通过本命题的研究,给预防和转化语文学困生提供一点新思路。三、文献综述国外对学困生的研究由来已久。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探讨学困生问题的心理学至60年代,学困生的相关研究开始发展,美国的教育心理学主要从语言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万方数据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落后的模式及其改变的角度探讨学困生问题。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学困生问题逐渐成为美国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研究范围扩展到学困生心理特点和社会背景方面。国外心理学对学困生问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