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ID:32110988

大小:2.76 MB

页数:55页

时间:2019-01-31

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1页
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2页
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3页
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4页
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绪论程和效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目前我国教师倦怠情况十分普遍,教师群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倦怠,而成人高校教师则更为集中和严重,他们的倦怠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自身的生活和生存质量。1.1。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从1974年“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以来,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问。国外的众多学者对“职业倦怠”理论进行了很多探索和研究,对我们今天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国内的“职业倦怠”研究虽然比国外较晚一些,但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目前国内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范围集中在中小学教师,对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还比较少

2、,对成人高校教师的研究就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成人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作者在成人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对成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和内在原因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并通过问卷调查,实际了解天津某成人高校的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理论的不足,不仅可以为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建立与之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支持。同时,成人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成人群体,其职业倦怠理论在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也属少数。本文为成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原始数据,使成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更加准确、客观、有说服

3、力,为高校教N,b理健康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2.实践意义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从社会的边缘被推向现代社会的中心,并且在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成人高校教师,却日益遭受普遍存在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扰。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仅会给教师自身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甚至影响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根据其外在表现,分析其内在原因,有助于改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有助于成人高校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激励制度,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成人教育事业发展,保证学习型社

4、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1.2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一章绪论1.2.1相关概念及理论的介绍1.职业倦怠理论的相关介绍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职业倦怠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职业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1974年首先提出的。用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HelpingProfessions)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概念一

5、经提出,马上引起多方关注,并引发众多学者对工作倦怠进行深入的讨论,由此产生许多理论与模型,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包括:(1)Maslach的三维度理论模型及扩展Maslach等人发现,工作倦怠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加以定义,即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低个人成就感(diminishedpersonalaccomplishment)。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去人性化又称为“人格体解”,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指个体感受到对

6、待服务对象的一种负性情绪,并在工作中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疏远的态度;低个人成就感足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指在工作中对自己的效能感的降低和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在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是报告最广泛、分析最彻底的一个,有很多研究报告指出,情绪衰竭维度代表着工作倦怠的核心内容。Maslach等人认为,工作倦怠的发生是一个连续的进程,在此进程中,一个维度促进了另外维度的发展。随着研究的发展,Maslach等人对理论模型做了一定的修正,将MBI着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修改为着重人与工作间关系,形成了MBI—GS(MBI-GeneralSurvey),并广泛应用于其它

7、的职业中。相应地,原有理论中的三个维度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变为耗竭(exhaustion)、疏离(cynicism)与无效能感(inefficacy)。Maslach等人提出的这种三维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作倦怠现象的本质,受这种理论模型影响,对工作倦怠的研究,依据侧重维度的不同,出现了个人、人际及组织等不同的取向。因而,三维度理论己成为工作倦怠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模型。最近一段时间,Maslach等人通过继续研究,对原理论框架做出扩展,倾向于将工作倦怠过程中个人与情境因素更加清晰地整合在一起。这种整合的观点,是受组织心理学领域内的工作一个人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