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报.pdf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报.pdf

ID:32099924

大小:854.14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1-31

上传者:U-1863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报.pdf_第1页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报.pdf_第2页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报.pdf_第3页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报.pdf_第4页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报.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报.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报(总第12期)GDFETP办公室2008年9月21日目录●现场篇广东省麻疹高发原因调查工作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登革热调查体会●交流篇香港交流学习体会●会议广东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现场调查案例交流会广东省粤西片区登革热暴发现场调查处理技术培训班●演练广州市CDC生物恐怖防控演练●大事记 学习工作展影省疾控中心张永慧主任与学员合影学员与深圳FETP交流广东FETP年会学员与项目老师合影学员参加广州市应急演练学员参观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学员参观香港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 GDFETP简报现场篇广东省麻疹高发原因调查工作为了掌握好我省麻疹高发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有效迅速控制好麻疹疫情,2008年7月、8月,广东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三期学员和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对广东省东莞市和清远市的麻疹高发原因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免疫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麻疹病例对照研究、镇级免疫服务情况及预防接种人员情况。一、调查结果(一)儿童免疫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1、调查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情况两地共调查130名4周岁内的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总的调查接种率为96.2%,结果见表1。表1广东省两地市儿童免疫接种情况统计表调查调查有接种证有卡疤痕卡介苗合格脊灰苗合格百白破合格麻疹苗合格乙肝苗合地区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格人数(%)东莞7067(95.7)68(97.1)69(98.6)68(97.1)69(98.6)67(95.7)67(95.7)清远6059(98.3)59(98.3)59(98.3)60(100)58(96.7)58(96.7)58(96.7)合计130126(96.9)127(97.7)128(98.5)128(98.5)126(96.9)125(96.2)125(96.2)2、家长访谈由表2可见,(1)麻疹预防知识:知道麻疹传染的家长占75%,知道麻疹疫苗预防麻疹的家长占76%,知道国家规定接种麻疹疫苗的家长占71%,知道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年龄才占46%,家长麻疹预防知识掌握不够;(2)麻疹接种行为:知道该给孩子接种麻疹疫苗、认为有必要接种麻疹疫苗和接种麻疹疫苗安全的家长占92%以上,知道何时何地接种麻疹疫苗的家长占89%;(3)麻疹疫苗接种服务:有人通知去打麻疹疫苗的家长占91%,通知的方式以通知单和乡医为主,也有短信、电话等,对医院服务满意的家长占92%,对卫生部门提建议、意见的家长有28人占21%, GDFETP简报意见最多是排队时间长,其他情况见表3。表2广东省两地区儿童家长麻疹免疫知识知晓率调查地区调查内容调查人数东莞清远合计(%)(%)(%)知道麻疹传染13054(77)44(72)98(75)知道麻疹疫苗预防麻疹13056(80)43(71)99(76)知道国家规定儿童接种麻疹疫苗13051(73)42(69)93(71)知道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年龄13039(56)21(34)60(46)知道应该给孩子接种疫苗13063(90)59(97)122(93)认为有必要接种麻疹疫苗13064(91)57(93)121(92)认为接种麻疹疫苗安全13062(89)58(95)120(92)知道何时何地去接种麻疹疫苗13064(91)52(85)116(89)有人通知去打疫苗13060(86)59(97)119(91)对医院服务满意13060(86)60(100)120(92)对卫生部门提建议13014(20)14(23)28(21)表3广东省麻疹高发原因家长访谈意见情况意见调查人数人数百分比%排队时间长281450.0服务质量、态度不好28517.9收费贵28310.7疫苗效果不好2813.5增加接种点和人员28517.9(二)麻疹病例对照研究1、在两市选择2008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人82例,选择对照164人进行麻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见表4,家中分娩、没有接种疫苗、发病前到过医院、没有接种证为高度危险因素,没有宣传也和麻疹发病相关,与家庭收入、居住地变化、病人接触等不相关。 GDFETP简报表4广东省麻疹高发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2暴露人数不暴露人数χPOR95%CI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病例对照家中分娩2428561324.910.0272.021.03~3.97没有接种疫苗6363179635.190.0005.652.91~11.07发病前1-3周到过医院28155415923.6870.0005.502.60~11.75半年内和病人接触1522671421.0180.3131.450.66~3.13半年内居住地变化1225701390.160.9000.950.42~2.12没有宣传487434903.9350.0471.720.97~3.04没有接种证3039471154.5570.0331.881.01~3.52发病前两周外出43781611.8380.1752.750.51~15.93家庭月收入小于2000元376745970.4080.5231.190.67~2.102、本次调查的82例病例中,有17人曾注射过麻疹疫苗,占调查病例中20.7%,12人还没到8月龄注射疫苗就出麻疹了;63人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未接种原因中:不知道的14人,因发病错过接种的11人,没收到通知的4人,未到接种年龄的12人,因等候时间太长、经济困难、不想接种、想推迟下次接种的各2人,其他不清楚原因的14人。(三)基层免疫服务情况1、这次调查覆盖两地市9个镇,人口3176911,专职免疫人员97人,按人口算0.3/十万,东莞是0.27/十万。有两个镇人员工资要靠创收来维持。见表5。2、调查的两市9个镇免疫运转模式都是镇级接种门诊集中式服务。3、获得新生儿底数方式主要是通过医院产科,也有计生部门、公安部门。4、通知应种儿童接种的方式有预约通知单、电话、短信等几种方式。5、发现未接种疫苗儿童的方法主要是定期查接种地册、或者定期抽查辖区儿童来获得。6、在儿童摸底登记方面每年进行一次,由村干部、乡医、医院人员进行。7、掌握辖区流动儿童工作,从妇联、出租屋管理部门获得,都反映很难掌握准确数字。8、调查的地方都没有收取接种麻疹疫苗的各项费用和接种证的费用。见表5。9、集中式服务能否保证90%接种率方面,都反映本地儿童能保证,但外来儿童难以保证。10、调查中2007年有一个镇有短缺麻疹疫苗现象,2007年麻疹疫苗用量都超过应接种人数。 GDFETP简报都没有实施过麻疹强化免疫活动。表5广东省基层免疫服务机构情况及07-08年麻疹发病情况专职免工资靠2007年2007年麻苗接种2007年麻疹2008年麻调查调查覆盖疫人员创收镇麻苗用短缺麻证收费乡发病数率疹发病率地区乡镇数人口数数数量人份苗镇数镇数(1/十万)(1/十万)东莞730934608612179100027.6420.84清远2834511112497107.2390.34合计931769119722204071027.722.63(四)基层接种人员情况总调查9个镇59个免疫专业人员,平均年龄31岁,大专以上有33人,占56%,平均收入2060元,最高月收入3775元,最低收入1000元,46%的人员满意,接受过麻疹预防控制知识培训的有43人,占调查人数的76%。表6基层接种人员调查情况表月收入对收入满接受过麻调查调查大专学历月平均收平均最高/最低意的人数疹知识培地区人数以上入(元)年龄(元)(%)训人数东莞503122003775/100027(54)3429清远9212001780/11000(0)933合计593320603775/100027(46)4331二、总结从以上调查总结,广东省麻疹疫情持续高发,在2008年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扩大到其他欠发达地区,而且上升幅度很大,原因有如下几方面:(一)基层免疫服务机构的管理机制没有理顺。国家对免疫规划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但是基层服务人员感觉不到国家投入的好处,收入不高,工作任务重,积极性不高。以卫生院为最基层的我国免疫服务机构还是以经济创收为主,免疫服务机构只不过是其单位中的一部门,医院人员配置以经济为主,不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免疫预防人员严重不足,造成服务供给严重不 GDFETP简报足,以现行政府主导公益性公共卫生服务相对立,但现在政府投入公共卫生的力量还不够。(二)麻疹发病直接原因是没有接种疫苗和没摸清接种对象发好接种证等基础免疫预防工作没落实。与社会经济因素也密切相关,比如家里分娩仍然存在、预防宣传没落实、医院消毒没做好。(三)基层预防接种运转模式现状是导致麻疹持续高发的原因之一。基层预防接种实行门诊集中式服务,不能保证辖区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四)麻疹发病年龄不到8月龄儿童增多,有必要修订现行麻疹免疫程序。三、调查感想本次调查得到省疾控中心领导和相关科所以及东莞市、清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大力支持,能顺利完成。由于水平所限,调查结果不一定很好。这次实践是我学习中主持的一次调查,能在省级机构完成一项比较完整的调查,也感受到省级工作的流程,让我收获良多。(何展供稿)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登革热调查体会2008年8月29日,我跟随流研所的同志前往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调查核实该镇登革热暴发的具体情况,获得了一些调查的体会,具体如下:一、佛山市和顺德区卫生局及疾控中心应对疫情反应迅速我在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佛山市和顺德区的疾控在收到首例登革热病人的报告后,马上向省疾控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情况,并立即开展调查核实情况工作。当我们省级调查组到达现场的时候,他们已经成立了由市、区、镇和村级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控制小组,且组长由佛山市疾控中心主任亲自担任,可见佛山市对暴发疫情的处置是很重视也很迅速的,这也是我们现场处置疫情所必须的。二、了解疫情暴发规模的工作到位且有效 GDFETP简报佛山市的联合调查小组为了了解该起暴发调查的规模等情况,连夜对暴发登革热疫情的富田村开展入户调查。他们开展的个案调查和病例搜索工作到位,且他们在现场还有一个很有效的调查方法,就是在搜索到可疑病例的时候,由随队的护士对可疑患者马上采血样,又马上把血样送回疾控中心进行血清学的检验,因此他们的调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了基本的疫情暴发规模和人员感染情况及疾病谱等情况。这种调查过程中所采取的做法,我觉得是非常有效的。三、政府重视非常重要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镇村级政府对该起暴发疫情是高度重视的。龙江镇政府接到疫情报告后,马上召开了疫情的分析、处置和控制等情况的会议,立即召集村委动员开展以清除积水消灭成蚊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立即在电视媒体上开展登革热防治有关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村政府在接到有关的情况报告后,以最快的速度建立了成蚊消杀小组,对村内的所有家庭和环境进行成蚊的杀灭工作。通过参加此次登革热调查核实工作,我对登革热现场调查的基本流程和具体的做法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有效的调查和控制方法,休会了“干中学”的内涵。(黄国贤供稿)交流篇香港交流学习体会(一)根据粤港澳三地加强传染病合作的机制,2008年9月15日,第三届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GDFETP-3)学员开始了到香港卫生防护中心(CHP)为期九个工作天的交流活动。通过这个交流计划,目的是为了了解香港传染病的防控机制,以加强粤港两地卫生官员以后的合作。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防控传染病的跨部门合作、风险评估和通报、香港传染病呈报机制及现场体验流行病学调查。 GDFETP简报9月16日,我们开始交流活动,第一周,我们主要在卫生防护中心的监测及流行病学处和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进行学习。通过张竹君顾问医生,钟沛康高级医生等的介绍,我们初步了解香港卫生架构及各个部门的分工,不同医生,项目助理,护士之间的不同职责与合作。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我对香港与国内疾控体系的不同进行比较,了解是如何在不同的管理下,完成社会传染病防控、保障社会稳定功能。对我个人而言,是开阔了视野,一窥国际先进地区的同仁在本领域的做法,收获颇丰。在与张竹君顾问医生的交流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香港执业的公立和私人医生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自愿参与法定传染病的呈报工作与定点监测。对定点监测的对象,CHP医生通过相关单位邀请合适对象参与监测工作,而内地必须用行政手段来要求监测单位参与,另外,托儿机构、安老院舍也是自愿参与到监测计划,当中无经济或行政的干预。香港卫生主管部门在传染病防控的意识和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传染病的事件或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他们是以对市民负责的态度,把目前所掌握的情况,事件的进展,都向公众公开,并提供详细的指引。与传媒良好的沟通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这也体现出市民在社会事务方面的知情权。香港哨点监测开展得比内地完善,体现在:监测点覆盖面广,如流感监测,香港的流感监测哨点包括公立医院、私家医生、安老院、幼儿中心等,而内地的流感监测点多数只有公立医院;开展哨点监测的项目多,现在已开展的哨点监测项目有流感、手足口病、细菌抗药性和急性红眼病等,而内地到目前为止已开展的哨点检测项目只有流感。香港同行在调查表格、工作指引等资料的设计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通过今天的交流学习,我们了解到CHP相关资料是由具体操作者设计的,并根据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资料的修改非常灵活。他们的调查表格以获取有用的信息为原则,操作性强。我们深刻体会到,调查表格的设计必须以可操作性为前提香港对这类事件持发现问题以更好的预防疾病发生的态度,在调查处理过程中能妥善处理与病人及其家属、涉及的单位等多方的关系并与其取得共识,调查工作通常能顺利开展。通过几个案例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护士在疫情处理和日常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电话调 GDFETP简报查、初步的数据统计分析、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都能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由护士独立开展,相比之下,我们的医生要承担更多常规性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发挥专业特长。我们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尤其是省疾控中心、项目办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让我们有一个条件舒适、交通便利的住宿环境,解除了后顾之忧,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信心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目标,进一步培养五种能力,从理念、从实际给GDFETP注入更多的活力。(陈振明供稿)(二)一走进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大楼,电梯旁边有个电视,显示着香港水痘、食物中毒等的发病曲线图,心里就有点惊讶:流行病资料可以实时公开的?到参观他们的中央呈报办事处和听了医生的介绍,才明白:是的,他们的流行病资料要及时公开给公众。两周要出一份传染病直击,每周、每个月要将各种流行病资料公开在防护中心的网页,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公众能及时快捷的到本地的疾病信息。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感受他们透明、公开、负责的精神,也感受到直接面对公众的巨大工作压力。第二个感受就是他们的管理体制。防护中心最高领导是总监,下面是六个处,每个处负责人是顾问医生,然后是首席医生、高级医生、医生、研究主任、助理,分工非常明确,高级医生负责相当我们一个科的工作,下面有几个医生,还配有行政助理、秘书;每个医生负责一个工作组,下面有护士、研究主任、助理,医生负责方案的制定,护士负责实施和行政落实,研究主任随时提供所需资料;而且他们信息系统发达,所有防护中心的资料每个人都可以在中心资料库随时得到和共享。第三个感受就是他们财力充足。卫生署08-09年度财政经费是33.4亿元,服务692万人口。第四个感受是人员文明,每个人说话都是中等声音,发言都是轮着来,每个提问都有回答,如果一时回答不了,也会记得等会回答你。有一次我问个问题,刚好那个医生记不得了,说回去查清楚再答复,第二天早上,他拿着几本资料进来,详细解答了我昨天的问题,真是感动。(何展供稿) GDFETP简报(三)作为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一分子,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第二期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赴港短期交流培训团。9月16日,我们开始了在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为期两周的学习交流行程,经过一周的交流培训,我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一、了解了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各部门的运作流程通过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内各位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了他们运作的基本流程和工作范围。通过介绍,我了解到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职能相当于我们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应急办等的职能。但他有一点职能很特别,就是会把每一起疫情、每一起中毒事件等主动的向新闻媒体通报。在他们处理每一起事件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好与媒体沟通和准备好给媒体的新闻稿的工作。二、了解了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对个案情况的收集和调查对传染病疫情的报告,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有几种模式:一是通过电子平台,二是通过传真,三是通过电邮,四是通过电话,最后是通过媒体。他们有45种需要呈报的法定传染病,比我们的38种要多,但他们却没有我们的传染病漏报调查的工作范畴。他们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有着下面几个内容的保证:一是他们有着和所有公立医院通过电子网络联系的电子报告平台,所有在公立医院怀疑的法定传染病将第一时间通过电子平台马上传送给他们;二是他们和所有私立医疗诊所和医生所建立的互信和激励机制,通过给私立医生培训和给予他们奖状等激励机制,鼓励私立诊所的医生报告可疑的法定传染病;三是他们在托幼机构和老人院舍内设置了监测点,能更为主动的收集传染病暴发等情况,而且托幼机构和老人院舍的工作人员在SARS后也愿意主动的报告有关的情况。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对大多数的传染病或食物中毒个案的调查,他们采用的主要模式是电话调查。电话调查是由受过培训的护士执行,她们会致电每一个个案,也会致电接诊并报告的医生,了解他们诊疗和患者有关方面的情况,然后把收集到的情况记录电子化后进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方面的分析。这种调查的思路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三、了解了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传染病资讯系统 GDFETP简报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是在SARS以后建立的,虽然至今只有几年的时间,但其资讯系统的建设是始终没有暂停过,而且水平还相当的高。他们的目标:一是通过电子平台,直接从医院获取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等资料;二是在四年内实现数据的存取及分析自动化,工作人员在以后将可以通过电脑直接获取有关的疫情暴发、分布等情况,大大提高效率,更及时的发现异常;三是建立症候群监测的模组,通过医院的数据来监测疾病;四是统一地理资讯系统,支援个监测系统。通过先进的资讯系统的建立,更及时、更高效、更完善、更准确的传染病等的监测系统将会随之产生。咨询系统的建设,我觉得是我们疾控系统目前还很薄弱的环节。很多现场调查,患者的分布图往往只能通过人手绘制,更谈不上通过电子地图表示出来并通过网络共享。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四年规划,也将是我们以后发展和奋斗的目标。通过在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一周的交流培训,时间不长,但我已感受到了他们工作上的优越之处,同时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粤港两地的交流必将推动双方疾病控制工作的发展。(黄国贤供稿)(四)为了解香港传染病的防控机制,更好地加强粤港两地的交流合作,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心安排下,9月16-27日特组织广东省市各疾控中心的公共卫生中层专业人员及GDFETP-3期学员一起前往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进行短期培训交流活动。本次培训主要通过听讲座、幻灯片及实地参观的形式,有计划地安排卫生防护中心各办事处的负责人给我们具体介绍其办事处的日常运作情况。在培训过程中,代表团可随时提出疑问,防护中心各处室负责人均耐心地解答,并针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整个培训过程都处于一种和谐、互动的交流学习的气氛中进行。经过九天的培训交流,使我们对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在传染病防控机制方面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1)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各部门结构合理、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工作程序规范化,效率高;(2)每周例会采用较直观的图表、数字比较通报最新的疫情,工作内容更注重实际防控效果,不是一味追求深度;(3)工作人员有较高的敬业精神;不同岗位 GDFETP简报人员定期按不同比例相互流动,培养了良好的综合性人才。(4)现场调查时以帮助控制疫情为目的,不是以追究责任的态度进行调查,非常尊重和信任当事人;疫情暴发时由护士直接对疫情单位后勤员工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能保证防控措施的落实。(5)各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建立传染病监测系统电子化平台,各部门资讯公开共享,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爆发与蔓延。(6)各传染病监测点的建立是基于自愿参与形式,与全港的医生、幼儿中心及老人院舍等机构采用点对点的公开信通报最新传染病资讯,形成一种及时、公开、透明制度,全民共同参与防治传染病,维护身体健康。(戚佩玲供稿)(五)在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疾控中心的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下,我和同学们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参加了广东省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赴港短期交流培训团。两周时间内培训团将在香港卫生防护中心(CHP)的安排下,了解防护中心的日常运作、各部门的工作方式与内容等,并实地参观公共卫生化验服务中心等单位。CHP分为监测及流行病学处、感染控制处、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等六个部门,我们接触最多的是监测及流行病学处的同事。一、团队合作,发挥所长CHP每一个部门既有受过公共卫生训练的医生、护士负责流行病学监测现场调查,健康教育等工作,也有研究主任负责数据收集、分析(多为统计学、理科专业),还有项目助理负责日常事务,不同专业的人员可以在团队中发挥专长。每一个部门是一个小的团队,组成了CHP这个大的团队,每周一上午CHP六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召开视频会议,交流各部门的工作情况。每逢周一下午,监测及流行病学处举行的每周监测例会,会议主要内容为各部门交流上一周疫情监测情况。下午的例会内容包括了疫情概况、呼吸道疾病、疫苗可预防疾病、肠道及虫媒传染病监测情况四个部分,涉及监测数据分析、暴发疫情处理、个案通报等方面。该处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参加,在这里了解到近期的监测情况,同事的工作进展等。 GDFETP简报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从介绍来看,监测及流行病学处的中央呈报办公室负责所有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将不同的信息分发到各自负责的部门处理;监测与流行病学处(传染病部)下设传染病监测组及流行病学组,监测组负责传染病的监测系统的日常运作,流行病学组负责开展调查,采取控制措施等工作,流行病学组根据香港地区划分为港岛、九龙、新界东、新界西四个小组,实行属地管理。CHP同行们介绍了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CHP只需调查受食物中毒影响的人员,确定可疑食物及来源后,将通知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由他们对食物的供应者进一步的采样调查。这样的流水线作业,让每一环节都能快速的反应,及时的行动。三、信息透明,沟通无碍CHP接受的信息即来自监测系统也来自普通民众,民众的报告信息也会有人负责跟进,确定是否需要开展工作。在发生特别事件时,如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发等情况下,CHP会通过不同方式传递信息,提醒不同人群应注意的问题。比如由CHP的首席医生向全港医生发出一封“给医生的信”,通过定点监测系统给幼儿中心、老人院等机构发出信函,以及给新闻媒体的通稿等,不同的人群可以从中了解到需要的信息。同时,CHP的传染病每周监测分析都会在其网站上公布,让公众和新闻媒体及时的了解近期的传染病趋势,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四、求实探索,一丝不苟香港同行们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专业的不断探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中,针对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香港同行们无法立刻回答,他们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认真的查阅一些过去的资料或者找相关负责的同事来解答我们的问题。例如,在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介绍中,我们对疫苗接种率的抽样方法十分感兴趣,而负责讲解的高级医生一时间无法详细解释抽样步骤,他随即联系了统计的同事过来向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而这位统计同事又携带了一叠当时抽样设计的相关资料过来,认真的向我们说明。在流行病学组的例会上,我们听到了一例通过儿童严重并发症监测系统个案报告的病例,从香港同行们的介绍可以了解这名儿目前的临床表现与传染病相关性不高,但他们仍然做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患者标本进行更多的检测,虽然可能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不明原因”,但是他 GDFETP简报们并没有放弃探索的可能。在CHP大楼里茶水间里面的绿色小盆栽营造了温馨的氛围,电梯门上、楼梯上的大脚印提醒人们“每日八千步,健康精神好”;洗手间的镜子上贴着“老夫子”的卡通形象提醒大家“咳嗽要讲礼”,“洗手健康”等,走廊里摆放着各种健康宣传资料,在细节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关怀。或许我们的工作方式不同,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健康,无论在哪里,我们的工作精神都应该是敬业、团队、求实、探索!(许璐供稿)广东省代表团赴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交流学习日程安排表时间内容地点上午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概况9月16日下午监测组每周例会上午肠道及传染病媒介疾病、传染病监测系统卫生防护中心9月17日下午疫苗可预防疾病、中央呈报办公室上午呼吸疾病办事处概况9月18日下午参观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公共卫生化验中心上午流行病学组每周例会9月19日下午传染病个案调查分工上午传染病个案调查工具卫生防护中心9月22日下午学校、幼儿中心及老人院舍传染病爆发之调查及控制上午传染病控制培训、医院及小区感染控制工作9月23日下午参观医院管理局的传染病中心医管局上午香港肺结核概况、肺结核病人的公共卫生管理9月24日艾滋病概况、参观红丝带中心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合下午作中心卫生防护中心上午紧急应变工作及重点9月25日下午香港病媒监察及控制工作上午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推广工作9月26日下午性病监测及控制、参观粉岭综合治疗中心粉岭健康中心 GDFETP简报会议广东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现场调查案例交流会会议纪要2008年9月2日至2008年9月4日,第一届“广东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现场调查案例交流会”在广州三寓宾馆召开,广东省卫生厅疾控处邓惠鸿副处长、省卫生厅应急办雷树米科长、省疾控中心林锦炎副主任、国家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罗会明副主任、CFETP马会来老师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CFETP、GDFETP及省内各市级FETP学员共计7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开幕仪式上,省卫生厅疾控处邓惠鸿副处长赞扬了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对我省疾控事业做出的贡献,也高度肯定了省疾控中心、项目办为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付出的努力。此次案例交流会议的主题是“有实践,就有素材;有分享,就有进步”,在一天半的案例交流环节GDFETP及韶关、清远、深圳FETP学员、先后报告了各自的现场流行病调查案例,CFETP学员也演示了调查过的一些复杂的案例。这些案例涉及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灾害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内容。每一个报告结束后,学员们针对案例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常因不同的观点而争论,气氛十分活跃,讨论结束后由专家对案例进行针对性点评,指出优点及存在问题,共同总结经验。交流过程中由GDFETP一、二期学员轮流主持,充分展示了学员们的风采。案例交流结束后,专家们根据报告案例的内容、幻灯片制作、演讲等多方面打分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来自深圳市疾控中心的GDFETP-2期学员王敬忠的《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暴发调查》获得一等奖。最后,省疾控中心林锦炎副主任发表讲话,他认为此次案例交流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讨论踊跃,专家点评精彩,CFETP学员的报告也让我们省市级的学员找到了差距,他寄语学员要克服困难,将FETP学到的知识理念运用到日常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流行病现场调查工作,做好学科带头人,提高本单位本地区的工作水平。林主任指出我们应认识到在永远没有满意的现场,始终要为下一个现场做好准备。最后林主任感谢省卫生厅疾控处、应急办、国家疾控中心专家们对此次案例会议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感谢各市CDC对项目的长期支持。(许璐供稿) GDFETP简报广东省粤西片区登革热暴发现场调查处理技术培训班会议纪要2008年7月2日-3日,为了提高粤西地区对登革热的诊疗水平和暴发现场防控处置能力,省疾控中心流研所在湛江市举办了广东省粤西片区登革热暴发现场调查处理技术培训班,我们作为GDFETP-3的学员,也参加了此次培训班。省疾控中心林锦炎副主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张复春副院长、流研所何剑峰所长和湛江疾控余永清主任等领导出席了培训班并做了开班讲话。他们分别对该培训班的办班目的、特点和要求等作了讲话。本次培训班有几个特色:一是培训班的培训对象达到县区级;二是培训人员既包含疾控人员、也包含了临床工作的一线人员;三是知识的讲述与现场的调查实践相结合。本次培训班共培训了市县区相关人员80多名。培训内容由登革热防治的相关理论课程和现场调查实践两大部分组成。本次培训班在7月3日中午总结后顺利结束,学员们通过培训进一步加深和提高了对登革热的现场调查处理能力、提高了登革热的临床诊治能力,相信粤西地区在本次培训班后,在登革热防治工作方面会做的更好。(黄国贤供稿)演练广州市CDC系统生物恐怖防控演练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到来,保证国际赛事等重要活动在广州市的顺利开展,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检验广州市卫生防疫系统执行应急预案的水平,广州市CDC拟举行相关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应广州市CDC应急办的邀请,GDFETP-3学员也参与到该次演练中,这对学员不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与广州市CDC同行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次演练由市、区CDC分别派出参演队,模拟对某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收到可疑炭疽邮件后的处置过程,主要内容为接报(警)组队、装备准备与拉动、现场人群控制、流行病学调查、部门协调、侦检采样、现场消毒(消洗)和污染区解除等可疑生物恐怖袭击事件处理过程。演练选择广州从化某度假村作为领事馆办公区域,模拟办公环境(大堂、门房咨询室、签证 GDFETP简报室官员会客办公室),安排2~3人扮演该机构职员,在场回答有关情况场景。为便于观摩,观摩人员在集中会议室通过视频传输观看现场演练过程,主要展示专业人员现场控制、流调、采样、消毒和洗消、人员管理等应对可疑炭疽邮件的现场处置过程。GDFETP-3学员扮演领事馆签证官、秘书和门房角色,配合演练。广东省CDC流研所,应急办,消杀所等老师也来观摩了演练,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在演练结束以后,广东省流研所何剑峰所长对演练进行了点评。(陈振明供稿)大事记大事记2008年7月7日,学员黄国贤参加台山鼠疫监测。2008年7月11日,GDFETP-3学员和项目办的老师在林锦炎副主任的带领下,与深圳市FETP学员进行交流。2008年7月15-19日,学员何展、陈振明、许璐与免疫规划所医生一起到东莞市进行广东麻疹高发原因调查。2008年7月22日,黄国贤、戚佩玲、许璐参加广州市疾控中心举办的广州市常见毒蘑菇中毒处理培训班。2008年7月25日,李灵辉老师带领5名学员参加卫生厅在三寓宾馆举办的核生化恐怖应对培训班。2008年8月4日,陈振明、许璐、黄国贤、何展参加广州市CDC系统生物恐怖防控演练,并分别扮演其中角色。省流研所何剑峰所长现场指导并点评。2008年8月25-27日,何展、陈振明、黄国贤与免疫规划所医生一起到清远市进行广东麻疹高发原因调查。2008年8月29日,何展、黄国贤到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开展登革热的暴发现场调查处理。2008年9月2-4日,GDFETP-3学员参加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现场交流会,会上何展、陈振明分别做了《陆丰甲肝暴发调查》和《汕尾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案例调查》的报告。2008年9月15-27日,GDFETP-3五名学员参加广东省卫生官员与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交流计划,赴香港进行学习。(陈振明供稿) 学习工作展影学员参加台山鼠疫监测学员参加清远麻疹调查省卫生厅办公室余德文副主任给学员上课省疾控中心林锦炎副主任给学员上课学员在年会上交流现场调查的案例学员参加佛山登革热暴发调查 责任编辑:郑慧贞孙立梅本期执行编辑:何展封面设计:黄国贤主送:卫生厅厅领导、办公室、规财处、疾控处、科教处、应急办、法监处、省CDC和GDFETP项目执委会成员抄送:卫生部疾控司、应急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省职业病防治院、省卫生监督所、各市卫生局和CDC、GDFETP学术指导老师、现场指导老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