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ID:13278914

大小:11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1

上传者:直挂云帆济沧海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_第1页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_第2页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_第3页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_第4页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一、项目背景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EpidemiologyTrainingProgram,FET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先进的培训方式,它起源于195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开始的流行病学情报服务(EpidemicalIntellegenceService,EIS)。该培训模式旨在培养高级现场流行病学的核心骨干,同时可以通过培训的过程促进和加强监测—应急反应系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爆发流行和其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多年来,WHO等有关国际组织一贯致力于在全球推广和建立FETP,先后有3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相继建立了类似于现场流行病学或实用流行病学的培训项目。目前,FETP及其类似的培训项目已先后在五大洲的35个国家开展,其中既包括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包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2300多名学员,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其多数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中坚。而且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已形成了成熟的办学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适应公共卫生发展日益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我国卫生部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分重视在中国建立FETP的发展前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着手筹划准备,除选派优秀学者出国学习和借鉴外,还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协作关系。2001年10月,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从此,中国按照国际统一、规范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模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服务体系,这是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史上具有长远影响的重要举措。CFETP的培训7 目的不仅是培养数量不多的高级流行病学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以此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所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员逐步成为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截止目前,CFETP迄今已经招生5届,已经毕业3届30余人。毕业的学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二、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培养目标和能力建设(一)培养目标1、对突发性卫生事件能够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有效组织实施现场调查和处理工作。2、培养现代公共卫生监测骨干,使之能够深入了解疾病监测系统,客观评价监测系统,提高疾病监测水平,并促进其发展。3、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决策者提供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建议。(二)能力建设通过培训,使学员具备以下能力:1、发生疾病爆发或紧急卫生事件时,能够独立组织开展系统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2、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能够及时制定现场卫生防病预案,并组织实施;3、提高对疾病监测系统的管理和评价水平,以及采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能够向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能出色完成与新闻媒介和大众的沟通和宣传;5、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利用的能力;6、项目的申请、计划、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7、提高撰写调查设计、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科研论文和演讲的能力;8、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拓宽学科联系,提高综合专业素质。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特点1、实践中学习,也即“干中学”;2、以案例教学为主,贴近于现场,而有别于纯理论教学;3、着重于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有别于研究生的培养;4、强调以公共卫生为目的的团队协助精神;5、重视学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主动探索能力的提高;6、以培养具有宏观思维和缜密逻辑推理能力的流行病学高级人才为目的;7、通过培训过程,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7 四、河南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HenanFieldEpidemiologyTrainingProgram,HFETP)意义及重要性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位于国内交通中枢。人口全国第一,境内生态多样,各种公共卫生问题皆有发生。通过长期努力,我省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下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流及物流的不断增加、原有公共卫生措施的削弱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增加等因素,我省的传染病形势又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如艾滋病的发生蔓延、结核病的卷土重来、疟疾抗药性的出现、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反复、新发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猪链球菌病的不断出现等都对我省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由于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投入,尤其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投入甚少。疾病控制系统待遇普遍偏低,缺乏人才和人才外流现象并存。为此,加大我省人才建设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基层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对于我省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培训,使学员具备上述的各种能力,将可以有力提升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支随时可以应对各种公共卫生问题的强有力的队伍,为我省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驾护航。五、指导教师1、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特点,选择理论知识过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领域专家担任学员的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至少指导一名FETP学员的现场工作。人选如下:表1HFETP首批指导教师刘国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张更荣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许汴利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张丁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王哲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朱谦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陈豪敏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7 刁琳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郭万申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张锦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张书芳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周刚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韩同武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张彦平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李蓬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2、特聘导师聘请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东升为HFETP学术指导教师。3、实验室指导教师鉴于现场调查离不开实验室的技术支持,学员需要了解更多的实验室知识,特意聘请有丰富实验室经验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负责解答学员关于实验室方面的问题。人选为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廖兴广、夏胜利、马宏、李承海。六、现场基地选择郑州、南阳、商丘、许昌、洛阳、信阳等6个市做为现场培训基地。1、建立、健全现场工作规章制度,规范现场培训管理。(1)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及有关领导对FETP概念及其使命的认识,增强有效开发和利用FETP资源优势的意识,并通过合作开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活动,扩大影响,增加信息来源,创造更多的现场培训机会。(2)大力提倡开展“小而精”的简短现场调查是一种富有成效的现场培训方式。要不失时机地优先选择目标明确、结果显著的短小现场调查培训。逐步扩大调查规模,避免盲目激进,酿成决策失误。(3)在学员现场工作结束后,FETP项目办应及时召集由指导教师主持的针对现场调查中存在问题的专题研讨会或短期强化培训,必要时可邀请其它指导老师参加评议。2、设立现场指导教师7 在现场基地设立现场指导教师,聘请理论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学员现场指导教师。表2河南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HFETP)现场指导教师李玉秦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王卫民南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邓育沧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朱伯健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杨合灿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沈大勇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第二部分课程及实践一、培训模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针对学员主要为成年人的特点,重点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理论课程结束后,学员在指导教师及现场指导教师的共同辅导下在基地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二、学制学期1年,全脱产学习。学员达到毕业标准后,由卫生厅发结业证书。三、学员来源和待遇1、HFETP项目的学员的入选条件:(1)必须是单位推荐的业务骨干或潜在的业务骨干;(2)本科以上,包括研究生毕业;(3)从事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五年以上,业绩优良(优秀者可适当减少工作年限)。(4)有一定现场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熟悉疾病监测系统;(5)热爱现场流行病学工作,安心公共卫生事业;(6)有一定的英语专业阅读能力;(7)年龄在45岁以下。2、招生对象:第一年主要面对省及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防疫、监督机构;以后每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招生对象。7 四、对学员所在单位的要求1、学员单位要充分理解和支持省级FETP项目;2、以单位名义推荐FETP学员,保证学员的基本工资和待遇;3、承诺将FETP作为提高本单位流行病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4、需要时接待FETP学员参与本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活动,提供疫情信息和实验室支持;五、课程安排(一)学习计划的总体安排1、每学期的前2个月进行集中授课;2、每学期的后2个月,学员集中进行论文或报告的撰写、答辩;3、每学期中间时间:有2周的集中授课,学员报告、答疑;4、其余时间:现场工作为主。HFETP学员的工作地点在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现场基地。(二)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1、教学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基础教学、案例分析、现场经验、知识讲座、实习与见习六个部分。重点突出案例分析与现场经验介绍。2、授课内容重点体现出培训目标的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和灵活性。3、教学方法提倡学员互帮、互教、互学。(三)教学安排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要将现代知识与过去经验相结合,重点突出经验教学和案例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第一个月的课程类似于美国EIS开学后的夏季课程,包括流行病、统计、现场工作、计算机、案例讲座、讨论和社会交际;另一个月开设有关重点传染性疾病、中毒、新发传染病、管理学、灾害医学等课程;每逢“五一”、“十一”、“春节”前集中1-2周,以学员汇报工作、交流体会为主,教师针对实际问题答疑、授课;后2个月进行工作总结、毕业答辩、教学评价和包括资料分析技巧在内的专题讲座等。(四)教学方式、方法7 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例分析、专题讲座、教师答疑、现场调研、分类指导、难点扶持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重点强调突出案例教学和现场实际经验;提倡师生互教、互学;兼顾课堂教学与讨论、学员参与和查阅文献;适当开展现场教学。(五)现场工作期间的安排在学员的课程安排的现场工作为最重要的部分,任何时候都以疾病爆发、中毒等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以及自然灾害应急反应为主,要求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现场工作期间的其它工作主要有:对监测--应急反应系统的评价,专题调查,启动或参与专题项目等。学员在现场期间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随时与导师及项目办公室联系。六、师资授课教师以省内专家为主,必要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或外教授课;本省教师承担三分之二课程;现场导师经过短期培训,指导学员现场工作。河南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HFETP)第一期学员名录(按姓氏笔划排列)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学历职称王利波男28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医师王海峰男30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医师孙龙男41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副主任医师许小利男38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副主任医师任蕴慧女39漯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副主任医师朱鑫男31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硕士主管医师余要勇男41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副主任医师何景阳男26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医师武恩平男37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副主任医师武恕星男43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副主任医师赵国华女37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硕士副主任医师张绍丽女30南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主管本期发送:卫生部及各有关司局;世界卫生组织驻华办事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预科院所属各所(中心)、各有关处室本期编辑:倪大新、李群顾问:曾光医师唐晓燕女37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副主任医师谢清梅女43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主任医师7 董继锋男48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科副主任医师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