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097787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31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办学发展规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办学发展规划(2013.9——2017.6)一、背景分析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占地面积80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8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9个,学生近1340名,教职员工124名。1998年至今,学校通过三个四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全体师生员工坚持以提高教育效能为主线,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为方向,以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为途径,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全人格塑造与生活质量提升,学校在科研、教学、德育等方面均已取得优异成绩
2、,学校囊括了各领域几乎所有全国市区的最高奖项,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后“茶馆式”教学获教育部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纽约时报》、《读卖新闻》、《联合早报》等都有大篇幅报道。受新加坡教育部邀请我校校长、教师对新加坡教师进行培训。《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及上海各主流媒体也有大量报道。网上有5万余项关于后“茶馆式”教学学习体会与赞誉。上海市教委已把后“茶馆式”教学作为全市初中语、数、外、物,小学语、数、外教师培训课程。闵行区由政府主
3、导,推进后“茶馆式”教学。至今,有几十所中、小学主动要求与我校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学校自我教育课程特征及体系构建的研究》作为上海市教委十大工程进行重点德育实践项目,其研究成果得到团中央、团市委、市教委等领导专家的高度赞誉。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德育工作在上海乃至全国、国际产生了积极而又广泛的影响,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作为一所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有影响的学校,如何在高位运转的前提下进一步可持续朝前发展,学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学校须以更大的办学智慧
4、和更具远见的办学目标追求,积极进取,不断超越!二、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学校紧紧抓住课程与教学改革契机,围绕“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两个根本问题,以大课程的理念(对教师而言:教师即课程。对学生而言:给予学生的一种经历即课程)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坚持“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创学生最近发展区施教”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个性发展。三、发展的目标定位1、办学目标把静教院附校建设成为一所能够依靠自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学校。依靠自我体现学校的自主发展,包括自我诊断、
5、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学校在高位运作的前提下还能不断发展。现代学校有多种解释,包括硬件(设备场地),也包括软件(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我校今后四年将更聚焦于不断发现有利于发展的挑战性问题,形成体制机制加以发现、解决、评估。2、培养目标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快乐体验,讲诚信、明责任、懂互惠,具有自我教育力的学生团队。四、重点发展项目1、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研究为了使后“茶馆式”教学扎得更深、更广,也站得更高、更稳。在后茶馆式教学的发展研究中,学校将从实践与理论两
6、个层面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在实践层面将进一步提炼普适不同学生、不同教师的教学操作体系,包括具体策略,方式、方法和手段。在理论层面将进一步对后“茶馆式”教学作多视角的理性分析,深化课堂教学理论研究。2、“双主体”德育课程的完善与发展学校以承担的上海市教委十大工程德育咨询课题《学校自我教育课程特征及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及上海市德育重点推进项目《基于“后茶馆式”教学的学科德育实施途径的研究》为引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基础型德育课程以及拓展型德育课程的“双主体”开发与实施,学校将对学科德育的具体操作策略、方式、方法、手
7、段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形成案例集。3、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学校作为以上海市教委下达我校的教育实践项目《基于“绿色指标”,改进教学、提高课程领导力的实践研究》为契机,对照学业质量各项指标进行精准分析,探索作业量的适切度,高阶思维培养等问题,形成“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与学校改进的一个样本。五、领域目标1、德育工作基本目标:以自我教育视角不断完善和丰富“双主体”德育课程主要任务:1)进一步完善1~3、6~8年级基础型德育课程的双主体开发与实施。使新德育课程更适合学生,更贴近社会,更能解决在不同时期学生产生的实际问题
8、。2)进一步丰富校本德育课程和微型德育课程。在拓展内容的同时要进一步走向精致。3)进一步探索学科育人的具体策略、方式、方法以及手段。主要措施:1)利用年级组研修、教研组研修、项目组研修、班主任研修,发现双主体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找寻改进的方法。2)每学期收集基础型德育课程、拓展型德育课程、学科德育双主体开发与实施的案例,汇编成书。3)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励师生不断探索各领域课程双主体开发与实施。2、课程与教学改革基本目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