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公路运输法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改革开放30年公路运输法的历史考察与启示

ID:32051190

大小:2.17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1-31

改革开放30年公路运输法的历史考察与启示_第1页
改革开放30年公路运输法的历史考察与启示_第2页
改革开放30年公路运输法的历史考察与启示_第3页
改革开放30年公路运输法的历史考察与启示_第4页
改革开放30年公路运输法的历史考察与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30年公路运输法的历史考察与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论文《改革开放30年公路运输法的历史考察及启示》,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储獭:何茂匆醐:‘t≯,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改革开放30年公路运输法的历史考察及启示》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

2、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丌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作者签名:聊躲红路/D/沙期日改革开放30年公路运输法的历史考察及启示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

3、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公路运输,正是人们这种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直接产物。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公路运输是指货物和旅客借助~定的交通工具(人力车、畜力车、拖拉机、汽车等)沿着公路(一般土路、有路面铺装的道路、高速公路)的某个方向作有目的的移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规范性文件和要求就是公路运输法的内容和本质,包括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输工具的发展、运输相关服务的完善以及从业人员的管理等诸多方面和

4、领域。公路运输法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与人类社会的变迁相吻合,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深深地刻有历史的烙印。历史是昨天的现状,而今天又是明天的历史,可以说,只有用历史考察的方法来研究公路运输法,才能正确剖析其纵向的历史性联系,杜绝形成片面的理解和形而上学的结论。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了真正获得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被一大堆细节和各种争执意见所迷惑,为了用科学的眼光来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

5、生,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那些主要阶段,并根据他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盼3一、改革开放前公路运输立法概述(一)公路运输法的萌芽公路运输法萌芽于阶级社会建立之初。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国家对地区控制的加强,地方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公路运输丌始兴起,并由此创造了相关法制建设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从古代的一些文献中,我们依稀看到了公路运输法的影子。《国语·周语中》记载“故先王之教日:‘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故《夏令》日: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同书办云,“

6、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韦注:“夏令,夏后氏之令,周所因也。除道所以便行旅,成梁所以便民,使不涉也”。商朝时期更是出台了一部单行的确保道路通畅的交通法律,即《弃灰之法》。据《中国法制史》睁1介绍,《弃灰之法》的含义为如果有人向公路上倒垃圾,则触犯了法律。因为统治者认为把垃圾倒在路上,有行人经过时落在人身上,被倒的人必定很生气,生气了必定要打斗,打斗起来两家的三族之人必定来帮忙,打斗后必定死伤无数。所以,有人向公路上倒垃圾,则砍断他的手。有人肯定会认为刑罚太重,实际上,不向公路上倒垃圾很容易做到,砍断双手

7、,则人人害怕,因此,不做弃灰之事很容易,从而减少了矛盾隐患。这部法律应该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环保法,对当今社会维护路产路权、确保道路畅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周朝的交通法制更是上了一个新水平,据《周官》记载,周朝的公路分为市区公路(称为“国中”)和郊区公路(称为“鄙野”),开创了我国公路史上城市道路和其他公路划分的先河。当时路边植树己成为法定的制度,《国语·周语中》载:“周制有之日:“列树以表道,立鄙(边远小邑)食以守路”(见《周语中》之《单子知陈必亡》)。而且“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

8、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名侯馆,侯馆有积"(见《周礼·地官·遗人》),其公路的绿化、美化、标准化水平和服务性设施的齐备程度令人侧目。同时据《礼记·王制》记载:“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那时的中原以右为贵,以左为贱,车为贵族专用。虽然带有浓厚的夫权色彩,订着深深的阶级烙印,但也反映了那时的交通管理秩序井然,路人和车辆遵章而行,体现出了相当高的法纪水平。(--)古代公路运输法的发展经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