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pdf

【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pdf

ID:32030116

大小:2.38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1-30

【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pdf_第1页
【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pdf_第2页
【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pdf_第3页
【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pdf_第4页
【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互联网网络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互联网拥有的网络资源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需要的IP地址数量也越来越多,经常的网络调整变动更增加了疋地址管理上的复杂性。另外目前口地址资源已经消耗过半,亚太口地址管理机构APNIC对地址申请的审查越来越严格,申请新的Ⅲ地址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同时,由于垃圾邮件的增加和网络安全的要求,对方便的地址查询提出了要求,因此这对我们提出了建立P地址管理系统的要求。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

2、项目的背景和来历;论文的主要工作等。第二章为D地址概述,在本部分主要介绍TCP/IP的基本概念、口地址在互联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m地址的分类、以及该如何合理使用口地址等问题:并简单介绍目前河北省毋地址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第三章为PHP&MySQLWeb编程基础,简要介绍了PHP、M’ySQL的基础知识和如何利用PHP实现CGI编程。第四章为口地址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在此部分,具体介绍建设毋地址管理系统的目的,总体需求、系统要求提供的功能,以及系统的总体设计等。第五章为口地址管理系统的实现。根据前一章的总体设计,介绍具体功能的实现、相关的测试过

3、程、界面结果等。关键词IP地址管理PHP程序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绪论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互联网网络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互联网拥有的网络资源种类越来越多,网络资源数量也越来越多,需要的IP地址数量也越来越多,不同时期和经常的网络调整变动更增加了口地址管理的复杂性。另外,目前口地址资源已经消耗过半,亚太Ⅲ地址管理机构APNIC对地址申请的审查越来越严格,申请新的D地址已经越来越困难了,同时由于网络安全的要求和垃圾邮件的增加,对方便的地址查询提出了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建立口地址管理系统的

4、要求。本人曾负责河北省通信公司的m地址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1.根据省内网络规划和用户需求向集团公司提出相应口地址申请,并负责在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工程实施等各个环节中对省内CHINANET网D地址进行规划、分配及管理工作:2.负责落实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制定的邛地址管理政策:3.负责将全公司所需的Ⅲ地址申请上报集团公司审核批准;4.负责省内用户所需口地址的分配工作,注册分配给用户的邛地址;5.负责省内用户从其它口地址分配机构所获得的口地址的管理工作;6.负责省内用户口地址的档案管理工作,~般掌握到每一c段应用:7.负责省内口地址使用情况的

5、收集和上报工作。由于本人负责口地址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感觉很需要一个口地址管理系统,我曾经用Visualfoxpro编写了一个单机版的m地址管理程序,但在使用中感觉存在~些问题,如由于是单机版只能个人使用,不便于资源共享,在资料的录入时,只能一个人去负责,工作量大,还容易出问题。在查询地址时,不便于他人查询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一个基于Web的D地址管理系统,通过选择,决定使用基于PHP+MySQL的方式实现此功能,经过本人的学习,完成了程序的编写和调试工作,此系统目前已在我省推广使用。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

6、介绍项目的背景和来历;论文的主要工作等。第二章为诤地址概述,在本部分主要介绍TCP/IP的基本概念、口地址在互联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P地址的分类、以及该如何合理使用口地址等问题;并简单介绍目前河北省口地址的分配和使用情况。第三章为4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HP&MySQLWeb编程基础,简要介绍了PHP、MySQL的基础知识和如何利用PHP实现CGI编程。第四章为Ⅲ。地址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在此部分,具体介绍建设口地址管理系统的目的,总体需求、系统要求提供的功能,以及系统的总体设计等。第五章为口地址管理系统的实

7、现。根据前一章的总体设计,介绍具体功能的实现、相关的测试过程、界面结果等。北京邮电大学工程硕士论文IP地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二章IP地址概述2.10SI和TCP/IP分层网络模型现在的各种网络协议都可以顺利地进行互操作,这是因为引入了分层协议模型。最初的开放系统互连(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OSI)模型(图2一1)的创建是为了分离网络的各种功能。在这个模型中,不同开发商的软件模块只要符合已公布的标准,就可以共存,并正常运行。【5】TCP/IP模型OSl模型应用层UDPTCPIP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应用层表示层会

8、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图2-1TCⅣ中和OSl分层网络模型TCP/IP协议(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actProtoc01)口q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