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动转类转喻理据和词汇学习论文

名-动转类转喻理据和词汇学习论文

ID:31990324

大小:10.41 MB

页数:237页

时间:2019-01-30

名-动转类转喻理据和词汇学习论文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名-动转类转喻理据和词汇学习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1章绪论1.1研究概述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根据认知语言学有关“语法就是概念化”的假设,对语法知识中构词法知识的构词理据及词汇学习进行研究。具体而言,就是运用“外延内涵传承说”对名一动.转类中的转喻理据进行分析,进而延伸至名.动转类的词汇学习,目的是探究转喻理据对名.动转类表达式的形成和理解的促动作用,以及名.动转类词汇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关于语言符号本质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提出形式和意义的“二分法”,后来有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争论,即所谓的唯实论和唯名论之争一直贯穿着整个语言学研究历史。自从索绪尔的《普通

2、语言学教程》于1916年出版以来,他的语言学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他所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一时之间也成为一种“共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不断地质疑这一观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于是出现了当代语言学界关于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或任意性与理据性等的理论争辩,其实说到底,仍然是都是唯实论和唯名论之争的延续。尽管任意性和理据性的争辩远未结束,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即使不是语言的所有层面,但至少在语言的某些层面,语言的理据性是可以论证的。因为“既然基本的和独立的语言单位是词,而词又是语言的‘复杂结构’(斯

3、米尔尼茨基)或者是语言的‘高级表现形式’(布达哥夫),那么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便变得毫无意义:词的语言便不可能是不能论证的、任意的符号体系。”(转自王艾录司富珍2002:46)许国璋在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时也指出:“文明社会时期创造的新词新语,就不再是任意的,而是立意(motivated)的了,甚至即使是民间任意创造的词,也有语言文字学家赋予有理有据的形态了’’。(许国璋,2001)基于这样的认识,人们开始对语言的理据性,尤其是对于词的理据性予以关注。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对构词理据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仍主要停留在

4、理论探讨阶段,即对理据的定义、分类等展开比较多的讨论,另外就是从类型语言学的角度对不同语言理据进行分析和对比。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有研究者开始从思维的层面对1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构词理据进行研究(Lakoff1987,Johnsom1987,Ewa&Kleparski,2005)。RaddenandPanthe(2004)更是在他们所编著的StudiesinLinguisticMotivation一书中将认知理据(cognitivemotivation)列为专门的一章,从词汇、语法、文化等不同角度对认知理据进行了研究。其

5、中转喻理据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理据尤其引入注目。本文对名.动转类的研究,正是立足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将转喻理据视为名.动转类构词法的最根本的一种构词理据,从而对这一特殊语言表达式的形成过程及相关的词汇学习进行探究。转喻在很长一段时间仅仅是被看作一种修辞手段,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和隐喻一样也都是一种思维机制。由此,认知语言学对转喻思维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不同的研究者对转喻思维的认识并不~样,由此也就产生了“两域论”、“心理空间”和“外延内涵传承说”等各种理论假设。本论文采用的是基于转喻逻辑观的“外延内涵传承说”。

6、认知语言学所研究的转喻,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研究转喻发生的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我们称为“转喻思维";在本文中,具体而言,转喻思维涉及的是人们在认识和表达事物时对用作喻体和本体的两事物所对应的概念的外延内涵的“传"与“承”的感知和把握的思维过程。要说明的是,所谓“传"与“承”是在比喻意义上说的,是将心理的感受比喻为一种“传承”,而不是物理事件的真实的传与承;本文所说的外延内涵“传承”都是在这个意义上运用的。转喻思维作为名.动转类的构词理据,就是在构词时所运用的拟义理据以对如下关系的把握为根据的:即把握据用以构词的原词语(sour

7、ce)和构造出来的新词的目的词语(target)所表示的事物或事件的认识而分别概括出来的概念的外延内涵的传承关系,名.动转类的转喻理据主要表现为:有关的外延内涵的传与承成为表示事物的原生名词(parcntnoun)转类为表示动作或行为的转类动词(convertedverb)的认知动因。要说明的是,在谈及外延内涵的时候会涉及两个层面的概念:一是语言层面,即词语、词义、指称;另一是思维层面,即概念、内涵、外延。按照一般的认识,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人们的思维和语言活动中,语言和思维通常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成果的巩固和表

8、述要以语言为其载体。通常的情况是,人们要通过在语言的运用中不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来深化对有关概念的认识,深化对有关外延内涵的把握,在人们的实际运用中,词语一概念、词义.内涵、指称.外延常常会互为表里,要用词语承载概念。因此,在下文中,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为行文简便,每对的概念有时会互用,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