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共性理论与汉语句式研究

句法共性理论与汉语句式研究

ID:31972956

大小:11.10 MB

页数:235页

时间:2019-01-29

句法共性理论与汉语句式研究_第1页
句法共性理论与汉语句式研究_第2页
句法共性理论与汉语句式研究_第3页
句法共性理论与汉语句式研究_第4页
句法共性理论与汉语句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句法共性理论与汉语句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句法共性理论与汉语句式研究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评阅人1:评阅人2:评阅人3:评阅人4:评阅人5: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1:委员2:委员3:委员4:委员5:⑧答辩日期:Author’Ssignature:一‘●‘Supervisor’Ssignature:Thesisreviewer1:Thesisreviewer2:Thesisreviewer3:Thesisreviewer4.Thesisreviewer5:Chair:化ommitteeoforaldefence)Committeeman1:Committeeman2:Committeeman3:C

2、ommitteeman4.Committeeman5:Dateoforaldeft:nce:浙江大学博士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另JJJn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浙江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堑塑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

3、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浙江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邮编浙江大学博士论文中文摘要在综述了形式学派与类型学派在句法共性方面的研究重心、解释取向、最新研究动态之后,文章提出一个汉语句法研究的新思路:以形式学派的深层共性为主导、以比较句法为分析主线、以形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做到共性解释与解释共性的辩

4、证统一。文章着重从共性解释入手,研究了汉语相关的四种句法现象:逆动化与把字句、附缀化与“给VP”句、提升结构与“V得+小句”以及动名化与“NP的VP”结构。文章还分别比较了汉语与英语及其它语言的异同,发现了一些相关的个性特征,为将来的解释共性作了初步准备。第二章综述了形式学派与类型学派在句法共性研究上的最新进展。类型学派侧重于表层共性研究,寻找认知、功能、信息、加工等语言外部解释因素,否定形式学派的共性研究,提倡多样性研究,重视具体句法结构的研究。而形式学派专注于深层共性研究,寻找结构、成分关系、原则与参数等语言内部解释因素,批判性地吸收类型学成果,提倡中间路线

5、、比较句法,重视微观参数等研究。第三章运用逆动化这一句法共性分析了汉语的把字句。通过比较作格语言与汉语在句法和语义各七个方面的平行性之后,文章认为汉语的把字句就是逆动化操作而成,是一种逆动句。这一解释比传统的多家学说比如致使说更合理,覆盖的语料更全面,能解释的相关句法现象更多。把字句的个性化特点也得以重新认识。第四章运用附缀化这一句法共性分析了汉语的“给vP”句。文章认为“给”从动词发展为介词直至一个附缀,既有历时的发展,也有共时的韵律与句法的互动。“给VP”的形成就是“给”演变为V的前附缀而成。这样,“给”就成了动词所带的逆动化标记,之后又功能扩散,成为其它五

6、种句式的宾语前置标记。这一视角既能解释“给VP”句的结构特点,也能解释更多的相关句法现象,汉语与其它语言在附缀化上的个性也得以初步认识。第五章运用提升这一句法共性分析了汉语的“V得+小句”结构。文章认为该旬式的致使特点主要由从句的主语提升到役事这一提升操作实现,其中还涉及到其它操作如V的论元结构与“得”引入的TP从句结合、“得”粘附到V上,等。有多个独立证据显示“V得”后的名词短语既有从句主语的特点也有主句宾语的特点。此视角也能部分地揭示出汉语、英语及其它语言在提升结构上的个性浙江大学博士论文中文摘要特征。第六章运用动名化这一句法共性分析了汉语的“NP的VP”结

7、构。文章认为汉语的一些名量词是真正的动名化手段,名量词具有[+N][+F]的特点,可以选择TP、卯作为其补足语,量词的粘着性特点又使其常常与限定词或数词共现,最典型的动名化量词是“种”,“NP的这种VP”在限定词与量词隐没之后就形成“NP的VP"结构。这一全新视角不但合理解释了汉语动名化结构的特点,也发现了汉语与英语及其它语言在动名化时的一些差异。最后一章总结了全篇的主要工作,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t句法共性;跨语言研究;类型学;形式语法;逆动化;把字句;附缀化;“给VP”;提升结构;“V得+小句”;动名化;“NP的VP”结构III浙江大学博

8、士论文ABsTRACT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