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论王蒙新时期小说语言上的创新

【课外阅读】论王蒙新时期小说语言上的创新

ID:31939876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29

【课外阅读】论王蒙新时期小说语言上的创新_第1页
【课外阅读】论王蒙新时期小说语言上的创新_第2页
【课外阅读】论王蒙新时期小说语言上的创新_第3页
【课外阅读】论王蒙新时期小说语言上的创新_第4页
【课外阅读】论王蒙新时期小说语言上的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论王蒙新时期小说语言上的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论王蒙新时期小说语言上的创新活跃于当代中国文坛的诸作家中,王蒙以其风格独特和大胆创新而引人瞩目。笔者仅就他在小说语言上的突破试作探讨,敢望斧正于大家。一、基本格调和绚烂多姿王蒙是一个勇于创新、勤于探索的作家。他不囿于文体、题材及传统框框的制约,对文学语言进行大胆革新。他既重视祖国语言宝藏的挖掘,又致力于“摄取异城的营养”(鲁迅语),还热心于对群众语言的采撷,并注意到与其他艺术品类在表现上的沟通,从而使他的小说语言,闪现着时代的火花,奔涌着诗情的热潮,透射出哲理的灵光,充盈着幽默的谐谑。尖锐泼辣,色彩斑斓,节奏鲜明

2、,清新隽永,构成他小说语言的基本格调。王蒙有意追求语言的绚烂多姿,以适应色彩纷呈,变化多端的社会生活对作家的选择而要求作家创作风格多样化的需要。他主张一个作家要有几套笔墨。他这样写道:“每一个作家在写每一篇作品的时候,应该确定这一篇作品的调子,它是一首颂歌吗?哀歌吗?浪漫曲吗?诙谐曲吗?不同的调子促使你选择色彩不同、音响不同、节奏不同、味道不同的语言”。①事实上,他的每一篇作品的语言几乎都显示了一种卓然不群的丰韵:有的以明快清新见长,有的以尖锐犀利取胜,有的以婉而多讽出奇,有的以机巧诙谐而不同凡响,绝不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味同

3、蜡嚼、千篇一律。这固然显示了王蒙非同一般的语言功力,同时也和他的执着追求分不开。二、线、声、色的组合文字堆砌的“概念”是不能使人直觉艺术之美的。文学的最大难处在于它不能直接诉诸于人的知觉。它只能通过语言文字作媒介使读者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以想象活动唤起形象而获得美感。但是,各类艺术并不是截然独立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人类的语言和动作这些基本的物质材料范畴的不同形式在人们进行艺术欣赏的活动中是相互交织和相互渗透的。就其文学语言来说,它决不只具有传达意义的功能。好的文学语言还可以使人得到如同欣赏音乐、绘画一般的美感。这既是文学

4、语言发展趋势的必然反映,也是现代小说家的刻意追求。王蒙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语言的音乐感王蒙是一个具有抒情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的文学语言常常伴随着他炽热的感情之潮而渲泄,呈现出一种有节奏地跳跃,错落有致、强弱分明、快慢有序、张驰井然、转变自若,使作品迥荡着动人的音响和旋律,给人一种音乐般的美感。在主观上,王蒙十分注意小说的音乐写法和语言的音乐感。他说:“怎样才能有味道呢?怎样才能避免那种千篇一律、一般化、毫无特色的构思、手法和语言呢?问题在于你是‘说’还是‘唱’。‘说’是指用最一般的方式,用最一般的语言,只求表达介

5、绍清楚,却不追求一定的色彩和曲调。而唱却需要感情的燃烧,需要特殊的表达方式,需要经过精选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语言”。②在创作上,王蒙在注意到语言节奏与作品意境和感情旋律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十分重视语言声调的抑扬顿挫和音节的舒约徐疾,运用和声和伴奏以配合作品主旋律的展示,字里行间仿佛跳动着充满激情的音符。如《布礼》:黑夜在旋转,在摇摆,在波动,在飘荡。狂风在奔突,在呼号,在四散,在飞扬。桅杆在大浪里倾斜,雪冠从山顶崩塌,地浆从岩石里喷涌,头颅在大街上滚来滚去……。闪电之后是彻底的黑暗。寂静无声。暗淡无光。凝定无波。多么微小,好象

6、一百个小提琴在一百公里以外奏起了弱音,好象一百支蜡烛在一百公里以外点燃起青辉,好象一百个凌雪在一百公里之外向钟亦成招手……布礼,布礼,……你对我有什么意见?这里,一始王蒙用了排比句法,音节短促有力,节奏较快,每一个标点似乎只是一个休止符,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感。接下去的又是较长句子的排比,节奏变得舒缓、轻柔,犹如思绪绵绵的慢板曲调。再往下是三个短句,即“四字格”,词义并列,节奏感强,但距离稍远,使人心里的旋律不由得猛地一顿,然后戛然而止,像一下子把绵绵思绪消匿在“凝定无波”之中,再后又是三个长句排比,仿佛又往复迥环到慢板曲调,

7、重新唤回人的思绪,力图引起人的视觉表象,使形象变得更加鲜明。接着使用了“跳脱法”,截断语路,造成停顿,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刀的艺术效果。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纡徐而来者防其平衡,须作斗健语以止之;一往峭折者,防其气促,不妨作悠扬摇曳之语以送之。”读了上面举的例子,人们是不难感到其语言节奏的“止之”和“送之”之妙的。另外,倡导“意识流”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都极力强调音乐对小说的渗透性。西方有人认为,音乐对于小说“其贡献至少不差于柏格森发明的新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和弗洛依德提出的对于全面意识的利用。”③其实,诗情的小说语言、

8、结构的复杂层次和叙述上的迥环往复以及跳跃性的语言节奏这一切多少都具有一些音乐性的因素,其中以语言的展示最为充分。把王蒙的某些作品拿作注脚并不是不可以的。(二)语言的色彩感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指出:“物有声即有色,象者,摹色以称音也。……斯不独征声,又当选色也。”在王蒙的小说中,语言的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