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ID:31930406

大小:27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28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可编辑版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和伦理、经济等概念不一样,美更多涉及人对事物的情感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均趋于正面。以此为背景,审美的超功利性促进人追求雅化生活并对生活抱理想态度,这些都天然地通向一种健康、乐观、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就是说,审美不是道德,但它却天然孕育并涵养着道德。中国传统文明萌芽于上古时期的巫史传统,但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上古的“巫”并没有发展出对后世文明产生强大统摄作用的宗教,而是显现出更理智清明的特点。这一特点的表现就是以关善相济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念的确立始于西

3、周时期周公的制礼作乐。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关与善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与善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关矣,未尽善也”,《韶》则“尽关矣,又尽善也”。这一方面说明关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关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

4、发性。正是因此,自孔子以降,中国儒家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关的二次生成。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育君子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当代的儒家伦理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中国儒家关于关、德关系的看法限定在个体化的人性养成方面,但事实上,它却具有家国天下的广远视野。按《诗经·泮水》等文献,起码在春秋时期,中国即存在完整的国家礼乐教育体系

5、,天子有辟雍,诸侯有泮宫,民间有庠序。宋元以降,借助话本和曲艺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礼乐精神更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弘扬。要而言之,在中国古代,美一方面涵养道德,另一方面引领道德;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Word完美格式可编辑版问题。从中国历史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

6、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摘编自刘成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与“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美为人对事物的正面情感评价,促进人对生活抱理想态度,拥有健康、高尚情操。B.以美善相济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明优于西方文明的典型表现。C.孔子指出美善差异及美对善的生成与涵养,孟子则正好相反,强调善向美的生成。D.美介入道德教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既立于个体又面向群体和国家。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从概念入手阐释了美与德的基本关系,再放入

7、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具体分析。B.文章引用《论语》《诗经》等文献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与善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C.文章分析美与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相融又有差异的特点时,层次清晰且具辩证性。D.认为审美不是道德却能孕育并涵养道德,这是文章论述中国文化中美与善关系的前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传统儒家看来,美是源发意义上人性向善的内部动因,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B.所谓以美储善,是基于美与善的差异而提出,指通过美来兴发、涵养人性中的善。C.中国传统儒家推行礼乐教育,就是利用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滋养和化育作用。D.通过

8、美育达成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革除国民教育弊端,国家道德建设将行稳致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绝代勇将张自忠张秋铧1940年5月23日,10万军民聚集在湖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