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20020
大小:34.0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27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教材编排特点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共安排了四篇:《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其中前两篇为精讲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富有时代感的诗歌,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
2、文,有抗日英雄的事迹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另外,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情分析 针对五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前所看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大多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本组课文同时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客观地再现了屈辱的历史,目的在于激发读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所以本组课文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证。 因为本单元的事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教学前的搜集资料尤为重要。教师要
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采集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促进理解内容,达到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理解内容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的中心思想,体会人物强烈的情感。 单元学习目标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进行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的思想感情。 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领悟课文的写作和表达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学习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品味,有感情地朗诵等手段,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
4、感。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的效果。既着眼于遣词造句,又着眼于课文的篇章结构。 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领悟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 难点: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5、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者教学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把深深的仇恨烙在每一格中国人的心里。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却只能紧握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中去感受它当年的辉煌,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二、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 指名读 A、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换来评价圆明园的地位和文化价值 B、同学们概括得真准确,这也是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 三、细读 出示:圆明园
6、的美景 看完后大家说感受 圆明园真美呀!这是大家发自内心的感叹,那文中哪是描写圆明园的布局和美景呢? 生自由读2、3段。 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 思考:这段写什么呢? 圆明园的布局怎么样?可以用那个词来形容他的布局? 指名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 圆明园的布局带给你什么感受? 学习第三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看看这里的哪些美景吸引了你?说说喜欢的理由。 这里的建筑有的风格各异,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有的中西合璧,漫步其中你有什么感受? 那作者是如何想象漫步园中的感受的,齐读这句话 学习第四段: 出示:圆明园的部分文物、 哪
7、段是描写文物的?谁来读读。听的同学画上说明圆明园收藏文物多和价值高的词语。 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读到这你什么心情?有感情朗读 学习第五段: 默读第五段,看看园林是怎样毁灭的? 侵略者采用了哪些手段? 你觉得侵略者怎么样? 文中那些词最能体现侵略者的野蛮、贪婪、无耻 指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该段 看完录像你想说什么? 学习段: 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听出来大家对侵略者的仇恨,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的文明,也是世界的文明。 指名读段,文中两个“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8、? 四、总结 这个损失现在已经无法弥补,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已经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