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10743
大小:194.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1-27
《萧闻路向南路江陵路工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萧闻路(向南路—江陵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浙江大学ZhejiangUniversity国环评证:甲字第2002号二OO九年七月目录1.总论41.1项目由来41.2评价等级41.3评价范围及保护对象52.建设项目概况72.1项目名称、性质与主管单位72.2技术指标72.3项目工程设计73.项目区域环境概况93.1自然环境概况93.2社会环境概况9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103.4地表水监测113.5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评价114.工程污染分析124.1建设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24.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34.3评价因子筛选135.建设期环境影响评价155.1建设期社会环境影
2、响分析156.声环境影响评价176.1噪声预测结果与评价176.2公交停靠站影响分析177.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评价187.1预测结果188.环境事故风险分析198.1道路在营运期风险因素识别198.2事故案例198.3环境事故风险分析198.4事故风险防范措施209.公众参与219.1调查规模、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219.2对公众调查结果的分析219.3公示21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2210.1环境管理目标2210.2环境管理、执行及监督机构2210.3环境监测计划2210.4环境管理、监控计划2311.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411.1施工期污染防治对策2411.2营运期污
3、染防治2612.结论与建议2812.1项目建设环保可行性分析2812.2总结论291.总论1.1项目由来杭州主城由于受用地空间及环境容量的限制,其进一步的空间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三个副城将是主要的增长地域。尤其是江南城距杭州主城最近,与西湖隔江相望,具有杭州实现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的战略性地位,因此,江南城是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需要重点发展的区域。高新区则是江南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地,是杭州市进行高新技术研发、孵化的最主要基地,是杭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滨江)建成区主要位于浙赣铁路以北,道路较完善。铁路以南地区有山体
4、阻隔,道路网还未形成,经过最近几年的建设,南北向主要道路也基本完成或正在实施阶段,东西向的道路只有滨文路全线贯通。萧闻路是浙赣铁路以南东西向的两条主要道路之一,它的建设将对完善该片主要路网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是高新区拓展南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先决条件。萧闻路与南北向的主、次干路火炬大道、浦沿路、江虹路、江晖路、江陵路相连,起到疏导交通的作用,萧闻路主要承担衔接周边支路,为区块居民出行服务。1.2评价等级根据大量道路工程的特点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如下:1.环境空气本项目为城市次干道,非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污染因子简单,污染物排放源强较小,根据HJ
5、2.2-2008的规定,确定环境空气评价工作为三级。2.水环境本工程为新建道路,所有管线均尚未建设,但施工期只有施工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1000m3/d),且不直接排放。营运期路面径流废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内河。根据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本环评水环境的评价等级为三级。3.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处于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应按三级评价进行工作。本项目属小型建设项目,沿线两侧规划主要为工业/高新产业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用地。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中的二类区标准,因此确定噪声评价等级为三级。4.生态环境本工程影响范围
6、较小,道路沿线主要为居民楼、工业企业、农田等,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基本不会造成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建成后道路两侧加强绿化,绿地面积相对增加,不会造成土地理化性质恶化;本次范围内无保护树木、无保护古迹和珍惜濒危物种,为非生态敏感地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确定本项目生态评价等级为三级。1.1评价范围及保护对象1.1.1评价范围生态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生态评价范围为道路红线两侧各300m范围;声环境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声环境评价范围为道路红线两侧各200m范围;大气环境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7、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道路红线两侧各200m范围;水环境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跨越河流跨河桥位上游100m至下游500m。1.1.2保护对象本项目主要保护对象为项目沿线200m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及本项目所跨越的河流。根据对沿线的实地踏勘和调查,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2。表1-1环境空气和噪声保护目标序号桩号敏感点名称方位第一排建筑距道路红线距离(m)备注1K0+0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