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06267
大小:44.92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1-26
《五上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五上第四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用字母表示数 方程的意义 简易方程解方程 稍复杂的方程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大约有60%的学生对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正确率较高,学生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都理解了。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
2、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关会解答方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关会解答方程。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0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1、会用符号和字
3、母表示数。 理解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学会用简便写法表示含有字母的乘法运算式。 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方法。5 方程的意义1、初步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辩析。 理解天平平衡的两条原理。2 解方程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辩析,并会用性质解答简易方程。 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方法的步骤。5 稍复杂的方程1、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会列形如aX+b=c的方程,并会正确地解形如aX+b=c的方程。 学会解答形如aX+ab=c的方程,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5 单元测试及分析3 八、各课时教学设
4、计: 课: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小题 提问请学生
5、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新课标网 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根
6、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c=a+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c=a× 乘法分配律:×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 除法的性质:a÷b÷c=a÷ 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是怎样表示的? a×b=b×a×c=a× 可以写成:a•b=b•a或ab=ba•c=a•或c=a ×c=a×c+b×c 可以写成:•c=a•c+b•c或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为什么?师强调
7、: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怎样读?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师强调:a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