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63379
大小:40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22
《例谈圆中的思想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圆》中的思想方法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现得淋漓尽致BCA例1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直线AB与⊙C有几个交点?(1)r=2cm;(2)r=2.4cm(3)r=3cm.解:过C作CD⊥AB,垂足为D在△ABC中,AB=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即圆心C到AB的距离d=2.4cm所以(1)当r=2cm时,有d>r因此⊙C和AB相离,直线AB与⊙C无交点(2)当r=2.4cm时,有d=r,因此⊙C和AB相切直线AB与⊙C有一个交点。(3)当r=3cm时,有d2、此,⊙C和AB相交,直线AB与⊙C有两个交点例2已知与的半径分别为1和4,如果两圆的位置关系为相交,那么圆心距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B.310245D.310245A.310245C.310245解析由两圆的位置关系为相交,可知圆心距<<,应该满足<<-5-,即<<.对照不等式组,可以确定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为.点评本题中把两圆的位置关系(形)转化为圆心距和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数),然后再把它表示在数轴上(形),运用了两次数形结合思想.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思3、维与形象思维统一结合,通过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在解决两圆位置关系的题目时,我们应注意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二、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当问题中出现不确定的元素时,就要抓住不确定元素进行分类讨论,而不至于使问题漏解.例3⊙O的半径为13厘米,弦AB∥CD,AB=24cm,CD=10cm,求AB和CD的距离解析:弦AB,CD的位置不4、确定,有可能在圆心O的同一侧,也有可能在圆心O的两侧,需要分开两种情况讨论。解:过点O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E,交CD于点F连接OA,OC∵AB∥CD∴OF⊥CD∴AE=12,CF=5∵OA=13,根据勾股定理OF=12,OE=5当AB,CD在点O的同侧时EF=OF-OE=12-5=7cm当AB,CD在点O的两侧时。EF=OE+OF=5+12=17cm∴AB和CD的距离为17cm或7cm例4如图⊙O的半径为5cm,点P是⊙O外一点,OP=8cm。若以P为圆心作⊙P与⊙O相切,求⊙P的半径?分析:题目中只是告诉我们⊙P与⊙O相切,相切有外切和内切两种,因此我们要对⊙P与⊙O外切和⊙P与⊙O5、内切两种情况进行说明。解:设⊙P的半径为R若⊙O与⊙P外切,则OP=5+R=8,R=3cm⊙O与⊙P内切,则OP=R-5=8,R=13cm所以⊙P的半径为3cm或13cm-5-变式题:与内切,且,的半径,则的半径是.解析题目中与内切,并未指明大小圆,所以应进行分类讨论.当是大圆时,有,即,所以;当是大圆时,有,即,所以;所以的半径是或.例6 已知两相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和4cm,公共弦长为6cm,求这两圆的圆心距. 分析:两圆相交,圆心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圆心Ol,02在公共弦的异侧和圆心Ol,02在公共弦的同侧 解:分两种情况: (1)如图1,设⊙O1的半径为r1=5cm,⊙O2的半6、径为r2=4cm. 圆心Ol,02在公共弦的异侧. ∵O1O2垂直平分AB,∴AD=AB=3cm. 连O1A、O2A,则.. (cm). (2)如图2,圆心Ol,02在公共弦AB的同侧,同理可求01D=4cm,02D=(cm).(cm).点评:由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不唯一性,弦与弦的位置关系不唯一性(两弦可能在圆心的同旁,也可能在圆心的两旁),圆与圆相切不确定(外切或内切)等当问题中出现不确定的元素时,就要抓住不确定元素进行分类讨论,而不至于使问题漏解.-5-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我们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7、,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三、方程的思想方法合理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运用方程的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一种重要手段.下面就课本的例题或习题举例如下:例7如图,三角形ABC的内切圆⊙O与BC、CA、AB分别相切与点D、E、F,且AB=9cm,BC=14cm,AC=13cm,求AF、BD、CE的长解:设AF=xcm∵B
2、此,⊙C和AB相交,直线AB与⊙C有两个交点例2已知与的半径分别为1和4,如果两圆的位置关系为相交,那么圆心距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B.310245D.310245A.310245C.310245解析由两圆的位置关系为相交,可知圆心距<<,应该满足<<-5-,即<<.对照不等式组,可以确定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为.点评本题中把两圆的位置关系(形)转化为圆心距和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数),然后再把它表示在数轴上(形),运用了两次数形结合思想.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思想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思
3、维与形象思维统一结合,通过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在解决两圆位置关系的题目时,我们应注意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二、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当问题中出现不确定的元素时,就要抓住不确定元素进行分类讨论,而不至于使问题漏解.例3⊙O的半径为13厘米,弦AB∥CD,AB=24cm,CD=10cm,求AB和CD的距离解析:弦AB,CD的位置不
4、确定,有可能在圆心O的同一侧,也有可能在圆心O的两侧,需要分开两种情况讨论。解:过点O作AB的垂线,交AB于点E,交CD于点F连接OA,OC∵AB∥CD∴OF⊥CD∴AE=12,CF=5∵OA=13,根据勾股定理OF=12,OE=5当AB,CD在点O的同侧时EF=OF-OE=12-5=7cm当AB,CD在点O的两侧时。EF=OE+OF=5+12=17cm∴AB和CD的距离为17cm或7cm例4如图⊙O的半径为5cm,点P是⊙O外一点,OP=8cm。若以P为圆心作⊙P与⊙O相切,求⊙P的半径?分析:题目中只是告诉我们⊙P与⊙O相切,相切有外切和内切两种,因此我们要对⊙P与⊙O外切和⊙P与⊙O
5、内切两种情况进行说明。解:设⊙P的半径为R若⊙O与⊙P外切,则OP=5+R=8,R=3cm⊙O与⊙P内切,则OP=R-5=8,R=13cm所以⊙P的半径为3cm或13cm-5-变式题:与内切,且,的半径,则的半径是.解析题目中与内切,并未指明大小圆,所以应进行分类讨论.当是大圆时,有,即,所以;当是大圆时,有,即,所以;所以的半径是或.例6 已知两相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和4cm,公共弦长为6cm,求这两圆的圆心距. 分析:两圆相交,圆心的位置有两种可能,圆心Ol,02在公共弦的异侧和圆心Ol,02在公共弦的同侧 解:分两种情况: (1)如图1,设⊙O1的半径为r1=5cm,⊙O2的半
6、径为r2=4cm. 圆心Ol,02在公共弦的异侧. ∵O1O2垂直平分AB,∴AD=AB=3cm. 连O1A、O2A,则.. (cm). (2)如图2,圆心Ol,02在公共弦AB的同侧,同理可求01D=4cm,02D=(cm).(cm).点评:由于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不唯一性,弦与弦的位置关系不唯一性(两弦可能在圆心的同旁,也可能在圆心的两旁),圆与圆相切不确定(外切或内切)等当问题中出现不确定的元素时,就要抓住不确定元素进行分类讨论,而不至于使问题漏解.-5-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我们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
7、,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三、方程的思想方法合理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运用方程的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一种重要手段.下面就课本的例题或习题举例如下:例7如图,三角形ABC的内切圆⊙O与BC、CA、AB分别相切与点D、E、F,且AB=9cm,BC=14cm,AC=13cm,求AF、BD、CE的长解:设AF=xcm∵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